新疆古代羊文物
日期:2016/12/14 18:28:54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新疆古代居民還用羊皮縫制大衣,哈密五堡出土的毛皮大衣,距今3000年了,現收藏於哈密地區博物館,保存相對完好,光板朝外、毛朝裡,用動物的皮條或經絡縫制而成。款式為開襟,窄袖,領口部有殘。由六塊綿羊皮縫制而成,從背後看,皮衣頂部有小翻領,毛朝外。毛長7.5厘米至10.5厘米。皮革的鞣制、脫脂水平較高,至今仍比較柔軟。這種毛朝內、光板朝裡的皮大衣,維吾爾稱之為“居瓦”,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南疆的某些巴扎上仍有農民穿著,特別是寒冷的冬天穿上它,非常的溫暖。
羊是新疆各族人民喜歡的一種動物,在新疆各地發現的巖畫中,經常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羊的形象。如尼勒克縣卻米克拜巖畫“狩獵圖”,描繪了一位步獵者、手持弓箭步獵群獸的精彩場面。巖面上鑿刻著一個獵人、一只大鹿、三只北山羊。獵人位於畫面左邊,正挽弓拉箭瞄准前方一群動物中的一只大鹿;兩只北山羊見狀,准備從獵人面前沖過去。右下方的一只北山羊似乎尚未發現險情,仍無動於衷地在緩步移動著。
在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喀拉托海鄉也什克力克山中部的加汗薩依西山溝內,發現了罕見的黑色巖畫群。巖畫群長2.5米、高1.8米,巖面上有奔跑的“山羊”、有安詳的“盤羊”,有馬、狐狸、人騎馬、人射箭等圖案。圖案中大多線條細膩,如用削尖的鉛筆所作,部分線條較粗,猶如簽字筆作畫。
羊在新疆古代雕塑作品中也有一定的表現,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石頭城附近墓葬出土的唐代陶羊,通高9.4厘米,長14.4厘米,羊身豐肥,羊背至腹部陰刻有蓮花紋,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覆蓋在羊背上,圖案十分精美。該羊挺身而立,粗頸上系有麻繩,羊角大而彎曲,羊頭頂部裝飾著一個專門制作的圓形容器,因此可以推斷該陶俑可能是一件燈具。
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羊俑,是一尊泥塑作品,小巧玲珑,長只有7.8厘米,高4.5厘米,匍匐在地上,顯得憨態可掬,將其溫順善良的形貌刻畫得十分真切。
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哈密市天山區寒氣溝墓地1號墓中,發現了一雙羊紋銅牌飾,牌飾生動地表現了母羊哺乳小羊的畫面,是一件典型的春秋時期鄂爾多斯青銅牌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