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嵌琺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儀

嵌琺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儀

日期:2016/12/14 18:30:42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嵌琺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儀,清中期,長4.8cm,寬3.8cm,高2.2cm。清宮舊藏。

    該日晷造型為孔雀尾狀,形體較小。盒內分上下兩層,其上層為晷盤,上刻時刻線及“午”、“未”等中國時辰的名稱。中心設小指南針。盒蓋上設直表,表上刻緯度線。若直表上的小孔與其對面的孔之間系一絲線,即是晷針。盒內下層為一面鏡子。

    該日晷盒面高低錯落的紋飾無法保證晷體呈水平狀,直表上刻畫的緯度線也只是象征性的,沒有刻度標志,不具備調節緯度的功能,因此,該日晷根本無法測時,它僅是一件供觀賞、佩帶的日晷式珍玩。

    該日晷造型獨特美觀,孔雀尾狀的線條非常流暢,局部描繪西洋花紋。從工藝特點看,它以绛紅色透明琺琅為主色,點綴翠綠、白、金等色,色彩華麗艷美。

    嵌琺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儀為清中期宮廷造辦處專為皇帝制作的。 

    名詞解釋:

    琺琅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琺瑯”,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琅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金屬胎琺琅器則依據在制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錾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

    地平式日晷

    地平式日晷是指晷針與晷盤面之夾角度數等於測時當地的緯度,即使用時晷盤面與當地水平面平行,再由晷針投在晷盤上的日影求得時刻。

    日晷

    中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定時刻的計時器。“晷”字,古意是太陽的影子。圓形石盤,盤上刻出時刻,中間立金屬晷針,和盤面垂直。晷盤斜置在漢白玉石座之上,利用太陽的投影與地球自轉所形成的日影長短的變化及方向的不同確定時刻。用於宮殿前亦有皇權的象征,一般與嘉量並列於左右,象征天地一統,江山永固。

    透明琺琅

    又名燒藍,由歐洲傳入。此種工藝是在金、銀、銅胎上塗透明琺琅料,以低溫燒成。其過程多是在器表錾刻紋飾,然後塗抹藍、綠、紫、黃、白等各種釉色,或加貼金、銀花片等,透過琺琅呈現出光彩奪目、華麗璀璨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清代,僅在廣州有制作,故又名廣琺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