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北京朗潤園

北京朗潤園

日期:2016/12/14 13:31:41      編輯:古建園林

朗潤園

    朗潤園原名春和園,清嘉慶(1796-1820)間為永璘賜園。永璘是乾隆帝第十七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封慶親王(賜園當在是年),所以春和園又俗稱慶王園。到了道光(1821-1850)末年,春和園轉賜奕欣(恭親王),始改稱朗潤園。現在朗潤園服務站前方迤西有方亭,匾曰“涵碧”,還是奕欣的手筆。按奕欣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譞(醇親王)的六兄,《九思堂詩稿》有“題六兄朗潤園圖”一詩(卷2,頁8上——下),就是指的這裡。

    光緒二十四年(1898)奕訢去世,朗潤園收回內務府管理。這時那拉氏(慈禧)權勢炙手可熱,常駐新經修葺的頤和園,垂簾聽政。由於朗潤園相去不遠,就被用作內閣軍機處及諸大臣會議的地方,每逢三、六、九日在此集會(見《北京西郊成府村志》,稿本,不記卷頁)。因此朗潤園這個地方和光緒最後十年間的朝政是有一定關系的。《十朝詩乘》載光緒丙子(三十二年,1906)诏王大臣議官制於朗潤園(卷24,頁297),這是清廷搞假立憲的一個手段,根據這次會議的結果,六部等名稱又有所改變。余棨昌《故都變遷記略》謂:

    “光緒丙子……八月,有诏改巡警部為民政、戶部為度支、兵部為陸軍、刑部為法部、工部並商部為農工商,理藩院改部,大理寺為院,即朗潤園所定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