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古風猶存的巍山古城

古風猶存的巍山古城

日期:2016/12/14 17:55:28      編輯:古建園林

巍山古城

    如果,有這樣一座古城,如琥珀被時光封緘,那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巍山就是一座如琥珀被時光封緘的古城,一座棋盤式布局的古城,一座純粹的古城。

    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位於繞山壩子南端,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所在地。古城北距大理市61公裡,東至昆明約400多公裡。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南诏古國的發祥地。早在漢武帝時,已在巍山設邪龍縣,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晉、南朝屬雲南郡。唐初設陽瓜州。後屬家捨诏。南诏時,巍山設蒙捨睑。大理國前期置蒙捨赕,後期置蒙捨鎮,開南縣。元初改蒙捨千戶所,明改為府,清改為蒙化直隸廳。1913年改為蒙化縣,1954年改為巍山縣。

    巍山古城保持井字建設格局,是巍山古城自明清以來在建築方面的一個比較成功的經驗,其間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相應的擴修了幾條街道。城內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結構,南、北主軸線兩側的房屋則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建築式樣和風格。古城內的民居多數是院落式的,保持了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結構的特色,北門外的二條街道是主要居住區,臨街為鋪面及大門,寬度一般為6-7米,後面為住宅。整坐古城的城牆高度一樣,放眼望去,視線開闊,神清氣爽!

    巍山古城是一座古風猶存的古城。古樸的民風,適宜的氣候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巍山人神閒氣定的生活性格。巍山很多人都喜歡養蘭花,蘭花品種繁多,以元旦蘭為上等佳品,它在元旦的時候開花,花期長達4個月,這些都反映出古城人古樸清新的居住環境、和諧自然的生活氣氛和高雅的審美情趣。一方山水養育了一方風土,巍山物產豐富,有一批聞名遐迩的土特名產。巍山彝族扎染具有漫長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巍山的扎染工藝在布料、成品上不斷的創新。蜜餞是巍山很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源於巍寶山道人精制的蜜食品,色澤黑亮,是香醇可口的美食調料;粑肉餌絲、青豆小糕、鍋巴涼粉、什錦鹹菜等更是巍山遠近聞名的小吃。

    特色景觀

    拱辰樓、星拱樓

    巍山古城築有城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中心建星拱樓,古城形方如印。城內為棋盤式街道格局。有25條街,18條巷,街道縱橫交錯。巍山北城樓名拱辰樓,建於明洪武年間。在高大的城牆上,有五間重檐歇頂式的古老建築。巍然屹立的拱辰樓和星拱樓,成為古城的標志性建築。古城內民居基本保留了明、清風貌的中式結構。有的是“三坊一照壁”,有的是“四合五天井”,古樸典雅。在古城內外,有眾多明、清古建築,如文廟、文華書院、玉皇閣、東岳宮等。一些專家學者考察巍山古城後贊歎不已,認為“巍山古城風貌如此完整,在雲南乃至全國均屬少見”。

    巍寶山

    巍寶山是集自然風光、南诏根源文化和道教文化為一體的名山,是全國14座道教名山之一。為雲南省第一批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5.2%。山體像一大青獅,正回頭俯瞰古城和瓜江;山下水庫和大壩好似其梳妝台,白雲浮游的水面宛若其穿衣鏡。山勢起伏雄偉,蒼松翠柏挺拔,曲徑通幽,景色迷人。在全國14座道教名山中,巍寶山的道觀殿宇最多、最宏偉、建築風格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其中的長壽洞八卦建築風格、大殿門上的八仙過海镂空浮雕、大殿頂部的八對藻井镂空龍圖,在全國道教名山中絕無僅有。巍寶山上依山就勢建有22座清代道觀,規模宏大,建築工藝精湛。山上、殿宇中保留著“松下踏歌”壁畫等大批有價值的碑文、石刻、壁畫、楹聯、匾額、雕刻等。

    圓覺寺

    圓覺寺林木掩映,風景秀麗,是游覽勝地,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寺前的參天古柏林中,有雙塔聳立,高約15米,有九層,上有寶頂,是方形密檐式磚塔。圓覺寺背山面城,從山門拾級而上,一進三院,步步登高,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大雄寶殿兩側建有側殿。整個寺建築結構嚴謹,安排得體。這裡林深樹密,流水潺潺,環境幽靜,游人不絕。

    石棺

    古城東,有一奇特的石棺,建於清初。據雲是明將陳異叔之墓。石棺長13米,寬10米,前高2米,後高3米。石棺前立大理石墓碑,碑前有一長石桌,碑後10米年有石亭一座。石棺兩側各立石方桌一張,距離方桌左右各30米處,各立5米高的石燭一根。這奇特的石棺,為陳異叔晚年所鑿,並在石棺上镌詩明志。石棺建成,陳異叔即邀親友前來觀看,於是陳含笑入棺,長眠在此。陳是明末一位武將,明亡避居山中。

推薦閱讀:

錦溪古鎮:睡夢中的少女

榆次相立古村

杭州西湖區留下大街

家居風水的水火不容如何避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