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尾山頭拖翠長,吟鞭搖雨路蒼蒼,不成村捨三家住,稍有田睦半斷荒。”(孔尚任《冒雨過石門山後由橫嶺口轉寺前》)道出了地處北方的曲阜山野村落清疏樸陋的景色。聖城郊外的百姓生活,習慣性地在樸陋中透出天地醇厚的愛意。讓人歸於平淡,融入厚重儒家的情愫,難免流連忘返。
出曲阜城往北,沿著104國道便可赴一次石門山鎮旅游的鄉約。從歇馬亭村“石門勝跡”牌坊開始,一條平坦的鄉村柏油路,在綠樹掩映下遐想地延伸到自駕車營地、石門山腳下、山外山莊園……兩旁散落著的順祥快樂農場,大櫻桃、葡萄、板栗、核桃采摘基地,天健生態園等鋪展成漫游的驿站。靜下心來,或驅車、或步行,不經意間便融入到這田園般的生態文化裡。


慢游的生態文化
素雅田園,彰顯儒家藝術風范
來石門山旅游,大都為的是尋覓山水田園的慢游文化體驗。
石門山不算太高,但因為身處聖城周邊諸山的正中間,於是,便成為了連接聖山、聖水的核心標識。因此,不僅山上古今文脈湧流,亦為古今“儒流所尚”之地,被稱為“儒家的藝術之山”,站在聖賢們曾經的歷史故地,人與山相映襯,歷史與現實相應和,不僅使山勢更顯淡雅秀麗,也展露出別樣的儒風眼神。
據史料記載,當年孔子北上泰山,深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道,就是從這裡經過,一路走過,留下了清晰的腳印和不絕於耳的講學聲。因孔夫子每每“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慣於品山悟水求道於自然,他還曾於此合著山風泉流作《琴操》一首,一種自彈自吟的獨特樂章。
如今,石門山鎮依托豐富的文化生態資源,突出生態漫游旅游特色,推出了生態觀光游(詩意石門山——美在身邊行)、運動休閒游(活力石門山——健康永相伴)、歡樂采摘游(綠色石門山——生態鄉村情)等系列主題活動,讓游客盡情感受石門山“艷、蒼、潔、冷”的氣質和美不勝收的仙境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