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最美八大古鎮
日期:2016/12/14 17:42:32   編輯:古建園林暖泉鎮:塞外名鎮,水鄉古韻
2011年12月,“中國國際古城古鎮古村博覽會”將在北京舉行。屆時,國內眾多充滿魅力的中國古城古鎮古村將走出“深閨”,拂去神秘“面紗”。河北地處京畿,歷朝歷代在燕趙大地留下的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勝數,永年的廣府古城、順平的王家大院、井陉的石頭村、張家口雞鳴驿、暖泉鎮等,都是國內罕見的文化瑰寶。下面隨小編一起到河北最美的古村鎮一睹為快吧!
廣府古城:水韻古城,太極之級
“北方烏鎮”——邯鄲廣府古城
作為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中國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和世界聞名的太極聖地,永年廣府古城正在打造集“古城、水城、太極城”為一體的“北方烏鎮”。
永年的廣府古城在某些方面與浙江烏鎮有異曲同工之處。廣府古城歷史悠久,風貌獨特,文化積澱深厚,不僅有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還是中國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和世界聞名的太極聖地。
廣府古城始建於春秋,明代由土城改砌為磚城。自隋末以來,這裡一直是當地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歷朝都在此開衙建府。城內官署棋布,廟宇半城,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個小拐彎,暗含中國哲學的變通之理。城內外歷史古跡星羅棋布,著名的有弘濟橋、毛遂墓、楊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太和堂等,城內還保存著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院落。
古城外環繞著長5公裡的護城河,河外則是面積達20多平方公裡的永年窪。這裡長年積水,處於濕地狀態,是繼白洋澱、衡水湖之後的華北第三大窪澱,呈現“蘆葦茂盛、魚蝦共生,碧水風荷、雁戲鳥鳴”的水鄉景象,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美稱。
同時,廣府古城是聞名世界的太極拳之鄉,太極宗師楊露禅、武禹襄就誕生在這裡,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太極文化源遠流長。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前來尋師問祖,學藝交流。
灤州古城:喚醒千年記憶
“北方麗江”——唐山灤州古城
3000年前,灤州曾經是一個古國的中心。如今,人們只能從發黃的史書中去尋找那個曾被儒家思想所浸潤的國度———孤竹國。作為孤竹國的兩位王子,伯夷、叔齊一直以禮讓和節氣而為後人敬仰。
數千年來,灤州大地先後有18位皇帝駕臨。乾隆帝更是多次駕臨灤州,並留下了“千古此灤州”的萬代絕句。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灤州至少有山戎、東胡、令支、烏桓、鮮卑、契丹、蒙古、滿、漢、回等二十幾個民族居住、生活過。
或許是造物主的偏愛,灤州如今同樣擁有著讓人羨慕的、一觸即發的文化、經濟元素: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之際,兩朵積澱千年的文化奇葩在灤州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悄然綻放,這就是後來風靡全國乃至世界的灤州影和評劇。而近現代的關學東來、辛亥灤州起義、楊三姐告狀等文脈傳承,早已成了灤縣的文化注腳;經濟方面更無需多言,“中國目前四大鐵礦區之一”就是灤縣最牛的名片!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到灤縣暢游古老的風情小鎮,古街道兩邊是古香古色的房捨樓閣,紅松和杉木建成的館捨雕梁畫棟、美不勝收;寧靜安祥的四合院內,影壁、垂花門以及石雕、磚雕、木雕,無一不顯露出明清時的盛世盛景……
勝芳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
“北國水鄉”——廊坊勝芳古鎮
“南游蘇杭,北游勝芳。”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三次取道廊坊市勝芳鎮,並且留下了這樣的贊譽。然而,勝芳的名氣並非自那時才開始流傳,北宋時期,這一帶廣闊水域蘆稻相映、菱荷飄香,已經被文人墨客競相吟詠,勝芳也因為“勝水荷香”、“勝水流芳”等詩句而得名。
讓勝芳從魚米之鄉成為北方商務重鎮的轉折點是在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為了改變京畿荒蕪蕭瑟的境況,從江浙、山東、山西等地移來眾多居民及軍人家屬留在京都周邊安家落戶。這些來到勝芳的買賣人為日後勝芳成為著名商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到清朝乾隆年間,小小的勝芳鎮已經有兩萬多人口,行業齊全,店鋪林立,更因水陸交通便利,成為京津保商品交易轉運集散地,被列為直隸六大重鎮之一。
在千百年的商海風雲與生產實踐中,各種文化在勝芳碰撞交融,逐漸積澱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瑰寶,衍生出如勝芳花燈、傳統花會、說唱藝術、漁歌夯號等五光十色、絢麗多姿的文化景觀。其中勝芳南音樂會和勝芳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也是當地兩支最古老而燦爛的文化奇葩。
推薦閱讀:
吳江震澤古鎮古寺橋塔美如畫
山西壽陽縣平舒古村落
四川會理歷史文化名城
山西靈石靜升鎮
雞鳴驿:繁華落盡,難被遺忘
“大話西游”——張家口雞鳴驿
雞鳴驿,從名字上看起來是個有點滄桑也略帶童話情趣的地方,它位於河北省懷來縣的雞鳴驿鄉,因背靠雞鳴山而得名。雞鳴驿曾經是一座古驿站,是明清兩代京西北聯絡各地官方文書的重要樞紐。有關雞鳴驿的歷史,有一說其始自元朝時期成吉思汗設立的“站赤”,而在確切的歷史記載中,雞鳴驿正式成為宣化進京的重要驿站,是在明朝永樂年間。其後,成化年間修建土垣,隆慶年間修建磚牆,雞鳴驿城從此延續至今。即使在驿站功能逐漸喪失之後,它繁榮時期建造的古城牆和古建築也大部分保留了下來,成為我國唯一現存的大型古代驿站。也有人親切地稱它為“世界第一郵局”。
雞鳴驿是一座典型的四方之城,有東、西兩座城門樓,保存均相對完整,門上鑲著鐵板、鐵釘,上方撰寫“雞鳴山驿”四個大字,依稀可見當年雄踞京西北的大型驿站的威風面貌。爬上東城樓向西望去,整座驿城一覽無余。西面的城樓緊靠西山,在初冬的黃昏下顯得格外安靜祥和。
俯瞰全城,隨處可見保有當年原樣的街道以及建築群落。城中共有17座大小寺廟,以及馬號、驿倉、校場、店鋪、驿學等古建築,尤其是商貿店鋪。回想當年,雞鳴驿不只是公文交往的樞紐,更是從口內至口外的商家往來聚集之地。雞鳴驿鼎盛時期商鋪林立、人聲鼎沸。共有6家當鋪、9家商號、若干油鋪、茶館、車馬店等等。
於家石頭村: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瘋狂的石頭”——石家莊於家石頭村
坐落在太行山麓的河北井陉縣於家村,迄今已有660年的歷史,被專家稱為“民俗瑰寶”、“石頭民俗村的活化石”、“石頭建築的偉大奇觀”。
這座以於姓命名的於家石頭村占地面積10平方公裡,有400多戶人家,1600多口人,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米。全村的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均以青石鋪就。整個村落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據了解,於家石頭村始於明朝成化年間,由政治家、民族英雄於謙的家族興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如今生活在該村的村民95%以上姓於,多為於謙家族的後裔。
在於家村,幾乎家家居住的都是石頭四合院。房基、房牆、房檐,甚至上房的梯子都是石頭砌就;院子石板鋪成,儲備雨水的井窯也是石頭建成;大門用石頭砌築,連大門兩側的裝飾也是用石頭雕刻的。至於上馬石、栓馬樁當然更是石頭了。於家村有明清四合院300多所,現在村民還住在其中,不能不說,奇!
至於說街道,無一例外,全由石頭鋪成。其規劃頗有特色,東西為街,南北為巷;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形成石頭的“七裡長街”。走進這些街道,幽靜而深長,古樸而典雅,仿佛走進了歷史。石頭,仿佛就是於家村的靈魂和生命。已經習慣嘈雜生活的都市人到了這裡,心靈得到了淨化,尋到了一份難得的安詳。
順平王家大院:塵封不了的歲月
“民間故宮”——保定王家大院
一提起“大院”,人們自然會想到山西的喬家大院,其實,河北省也有一處規模宏大的莊園,那就是在河北保定順平縣腰山王氏莊園,被人們俗稱為王家大院,專家說王家大院是:一座莊園,半部清史。
順平王氏莊園,距保定正西僅25公裡,莊園始建於清順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希衮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華北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門巨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園占地279畝,原有50多套宅院500余間房屋;現存65畝,房屋163間。
王氏莊園建築上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精美的雕刻,這些雕刻有磚雕、石雕和木雕,內容全部以“福祿壽”為主題,通過所雕物體的諧音來組成吉祥的祝福在王錫衮的住處仁和堂,二進院磚雕十分出色,正廳西墀頭磚雕是人物、牡丹、桂圓、獅子和金錢豹,營造的是動物和人和諧相處、大富貴、大團圓的極樂境界。
王氏莊園的建築格局為多個四合院,四合院各院前後貫通。左右相連整座建築以灰色調為主,古樸大方,給人以莊重典雅的感覺。莊園建築既不同於皇宮官府,又不同於一般民居,是我國北方古代居民建築的極品,是研究清代民風民俗的珍貴文物。
劉家寨:隱居深山的古山寨
“古山寨”——邯鄲劉家寨
劉家寨位於偏城村中心,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寨子四周是用石頭築起的10米寨牆,僅有東南北三個門樓,寨內分為7門圪廊、47個分院,占地面積16600平方米,現存80%以上多為清代末年到民國初年建築群,全部是磚石土木結構,是北方少有的寨子式建築。
整個寨子呈長方形,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築,匯集了建築學、繪畫、文學、書法、雕刻、工藝美術等藝術,據有關專家考證,具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觀賞價值。寨子內院落相互對稱,豎向設計隨地形依山就勢,布局結構緊湊,主房、陪房等級明顯,主次分明。街道呈“丁”字形,為石階鋪就。沿街門樓,飛檐斗拱,大門兩側的門楣多為青石,並雕刻楹聯。高大的門樓,高高的台階,台階多為青石鋪就,且底層台階下設排水道,門前有上馬石、拴馬石,屋頂為坡屋頂。出飛檐,圓椽,方磚蓋瓦,屋頂壓背,兩端出獸。建築裝飾以雕刻、彩繪為主,木雕、彩繪多用於室內裝飾,磚雕、石雕多用於室外裝飾,雲線雕刻柔和優美,雕梁畫棟異彩紛呈。
寨內一共47處院子,劉家人大多已經搬出寨子。他們偶爾也會聚在一起,互相拼湊著不完整的記憶:“政府”門前有石旗桿、村裡有3個牌坊、西山上先祖的石碑——龍頭和透龍的石碑,有20多個。這些象征著劉家的顯赫身份,如今,很難再見。而最令他們最心痛的是,毀於抗日戰爭的“半套銮駕”。
推薦閱讀:
吳江震澤古鎮古寺橋塔美如畫
山西壽陽縣平舒古村落
四川會理歷史文化名城
山西靈石靜升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