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千年古鎮喜洲

千年古鎮喜洲

日期:2016/12/14 17:39:26      編輯:古建園林

喜洲鎮

    而世人熟知這個小鎮,則是因為這裡一兩百套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到喜洲看房子,已經是許多來大理的游人的目的,大多數的他們,匆匆的來這裡,在嚴家大院逛逛,在復興破酥粑粑吃個喜洲粑粑,騎著自行車在這裡拍上幾張照片,然後拿著還沒有吃完的半個破酥粑粑,嘀咕著“也就如此”離開了喜洲。但這並不是游覽或者了解喜洲的正確方式。源於茶馬古道的興盛史

    悠久的歷史是喜洲民居眾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從1300年前的唐朝開始,當時尚被稱為“大厘”的喜洲就是一座繁華的市鎮,雄踞一方的南诏就曾經定都於此,當年的鼎盛可想而知。如今的“大理”之名,正是從“大厘”演變而來的。不過,喜洲的興盛,卻是與茶馬古道息息相關。清末,大理地區人口劇增,人們生計艱難,喜洲人便從此走上了茶馬古道。這批曾經在茶馬古道上舉重若輕的喜洲人被稱為“喜洲幫”,他們同騰沖幫、鶴慶幫一起,被稱為“滇西三商幫”,名揚茶馬古道。到了民國後期,喜洲鎮已經大多是商人,其中不乏豪商巨賈,有“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之說。

    購房置地似乎是發跡了的中國人的傳統,喜洲人也不例外。家家戶戶都將賺來的資金投入到了房子上,投入到了他們的家裡。因為喜洲本身就是白族聚居地,所以這裡的民居便都白族民居,而這些商人又都走南闖北,所以民居中又透露出些許的海外風情,這些,就共同組成了喜洲獨特的民居建築群。感受到了絢麗多姿的藝術感

    清末趙家院、1920年建的嚴家院、1948年建的楊家院和董家院等都是民居中的傑作,這些民居從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在那雕梁畫棟、斗拱重疊、翹角飛檐之中,在那門樓、照壁、山牆的彩畫裝飾中,我們感受到了絢麗多姿的藝術感,也感受到了喜洲人對家鄉的熱愛。這些庭院深深、翰墨飄香、滿院花草的白族民居是如此的別具一格,它的高大氣派,以及渾身上下所附帶的文化氣息,讓他們如此與眾不同!恐怕只有在喜洲,才能看到這樣造型獨特、裝飾清麗典雅、融民族歷史文化豐富內涵為一身的民間住宅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