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江東古橋期待宋風古韻不衰
日期:2016/12/14 17:41:18   編輯:古建園林90多年前國外明信片上的古橋,經文史專家鑒定確實為江東古橋。
江東古橋,橫架在九龍江的北溪與西溪交匯入海處,作為宋代古建築,早在2001年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它也是漳州23個“國寶”單位中唯一一座古橋。前不久,漳州老收藏家馮水國展示了一張90多年前的國外明信片,上面竟然有江東古橋的身影,一度引起漳州文史專家的關注,原來百年前漳州江東古橋早已聞名於世,而有關古橋的保護也再度被提及。
橋中珍寶巨石如何成橋至今仍是謎
始建於南宋嘉定7年(1214年)的江東古橋原名虎渡橋,位於九龍江北溪下游,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江東農場西側。它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與泉州市區的洛陽橋、晉江的安平橋、福清的龍江橋合稱為古代“福建四大石橋”。
橋梁專家茅以升曾說過,江東橋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橋梁文化研究具有舉世矚目的價值。在中國古代橋梁史上,石條長達18米,重達100多噸,最重達200多噸的江東橋以其橋梁跨度大、橋板長、重量重,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以人工開采架運重達200多噸的石板條,是如何搬上去的,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如今的江東古橋,尚存5座完整橋墩、兩跨橋面及殘墩基9座和東西金剛牆
命運多舛屢屢修繕一度被洪水沖毀
然而,身為名橋的江東古橋卻命運多舛,自肇建以來,幾經興廢,歷時數百年。經元、明、清各代,石橋屢修繕,據史書記載共有10多次。江東古橋在2000年年底被定為危橋,禁止汽車通行,2004年11月27日正式動工維修,投資1000多萬元,工期3年,是當時福建省最大的文物修繕工程。
但2006年6月,一場洪水將江東古橋西岸的護坡沖毀,沖斷第一個橋孔,架在橋孔上的6條石橋板被卷進九龍江中,橋身斷口近20米。漳州文管部門展開了一系列的修繕工作,古橋最終得以保存下來,但目前整座大橋,僅剩下5個古橋墩,孤零零地屹立在水中。
如今的古橋,在靠西岸公路橋下,尚存5座完整橋墩、兩跨橋面及殘墩基9座和東西金剛牆,殘長100.35米。專家認為,如果這5個古橋墩再有個閃失,造成上面僅存的5條石板橋梁受損,江東古橋的文物價值將蕩然無存。
遭遇冷落周圍荒草生游客失望而歸
在江東古橋附近生活了近20年的老黃,對於江東古橋的點滴變化再熟悉不過了。“現如今的江東古橋,橋面僅能供行人和非機動車輛通過,經常有人大老遠跑來看江東古橋,有來自台灣、香港等地的,但每次到現場,看他們的樣子都挺失望的。”老黃說,游客也只是在橋附近遠遠地看一下,拍下照片,在橋上走一圈,然後就離開了,這裡也沒有人能給他們介紹。偶爾在游客的要求下,他會開著自家的小漁船,帶著他們在河面上繞一圈。
如今,江東古橋附近雜草叢生,各種水瓶、紙屑被隨意丟棄;古橋西側橋亭旁的“國保”標識牌,經過風吹日曬已破敗不堪,標識牌上的古橋簡介內容也都模糊掉了。老黃說,有時實在是看不下去,他會拿著掃把將大橋附近的垃圾清掃一下,“這樣客人來了,才不會太難看”。
老黃說,已經很久沒有人來管理江東古橋了,現在古橋歸誰管,怎麼管,天天在江東古橋邊上生活的他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