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東都紫微宮
日期:2016/12/14 13:30:48   編輯:古建園林 隋東都紫微宮即唐改稱的洛陽宮,在東都洛陽城西北角。宮城東西寬2080米,南北深1052米,主要分三部分。中部為大內,寬1030米,面積為1.08平方公裡。東部為東宮,西部為西隔城,均寬340米。它們之外側各有夾城,分別寬190米和180米。大內前為朝區,後為寢區。朝區最前為大內正門則天門,上建高兩層的門樓,門外左右建阙,形制與太極宮承天門近似,而規模過之。朝區主殿為乾陽殿,是面闊十三間、高約50米的巨大殿宇,四周有廊庑,四面開門,形成全宮最大的宮院。南門乾陽門南對則天門。東西門外各有東西向街,東門街北為文成殿,西門街北為武安殿,二殿與乾陽殿東西並列,也各有門庑,形成獨立宮院。東西門南側為官署,東為門下省,西為中書省。在乾陽、文成、武安三殿之北是宮中第一橫街,東西端分別通入東西隔城,街北即寢區,是朝寢兩區分界線。寢區中為主殿大業殿,南有大業門,是皇帝隔日見群臣聽政之處。大業殿左右各有若干殿與之並列,均為獨立宮院。大業殿之北為宮中第二橫街,街北即後妃居住的寢宮,外臣不得進入。寢宮中軸線上主殿名徽猷殿,它的左右和後方又有若干殿。大業、徽猷兩組宮院前後相同,加上周圍各殿,用圍牆封閉,共同組成寢區。大內之西,在西隔牆內北部有九洲池,也是苑囿區。池北為皇子住所,池南有舉行大宴會的五殿,是由五座殿聚合成的巨大樓閣。
綜觀隋所建大興宮、東都宮的布局,和南北朝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宮牆由內外三環改為前後數重,自南而北分全宮為朝、寢、後苑三大部分;其二,朝區主殿只有太極殿一殿,取消了左右的東堂和西堂;其三,朝堂及尚書省由原在太極殿東南遷出宮外,自魏晉以來在朝區東側由朝堂、尚書省、司馬門形成的東側次要軸線從此取消;其四,魏晉以來在太極殿舉行的大典改在宮中正門承天門,在東堂和西堂舉行的日朝、常朝和日常起居活動改在太極殿和其後的兩儀殿,宮中象征三朝的建築,由太極殿與東堂、西堂形成的東西三殿並列,改為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形成的一門二殿前後相重。這些不同表明中國宮殿布局在隋唐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