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翊坤宮

翊坤宮

日期:2016/12/14 13:29:37      編輯:古建園林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嫔居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清代曾多次修繕,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正殿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門為萬字錦底、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窗為步步錦支摘窗,飾萬字團壽紋。明間正中設地平寶座、屏風、香幾、宮扇,上懸慈禧御筆“有容德大”匾。東側用花梨木透雕喜鵲登梅落地罩,西側用花梨木透雕籐蘿松纏枝落地罩,將正間與東、西次間隔開,東西次間與梢間用隔扇相隔。殿前設“光明盛昌”屏門,台基下陳設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溥儀遜帝時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設秋千,現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東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為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建築。 


    後殿體和殿,清晚期連通儲秀宮與翊坤宮時,將其改為穿堂殿。面闊5間,前後開門,後檐出廊,黃琉璃瓦硬山頂。亦有東西配殿,前東南有井亭1座。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末代皇帝的皇後婉容曾住在翊坤宮,婉容愛打秋千,廊子的上方還保留著用來栓秋千的鐵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