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後門橋
日期:2016/12/15 15:21:2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後門橋原稱萬寧橋,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在地安門以北,鼓樓以南的位置。由於與前門南北相對,京城百姓俗稱地安門為後門,因而此橋也叫後門橋。橋始建於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開始為木橋,後改為單孔石橋。元代在北京建都城大都後,為解決漕運,在郭守敬的指揮下,引昌平白浮泉水入城,修建了通惠河,由南方沿大運河北上的漕運船只,經通惠河可直接駛入大都城內的積水潭。而萬寧橋是積水潭的入口,並且設有閘口,漕船要進入積水潭,必須從橋下經過。萬寧橋在當時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由於交通便利,又毗鄰皇城,加之景色不遜江南,因此,當時萬寧橋附近商肆畫舫雲集,絲竹悅耳,酒香醉人,好一派繁華景象。萬寧橋在元大都的建築設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北京漕運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