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大院大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靜升歷史文化名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風景區4公裡,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游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處距王家大院2公裡,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組建築群比肩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於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各自卓越的個性風采。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築群內的兩主院均為三進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廂的繡樓外,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並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周邊牆院緊圍,四門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以院內有院、門裡套門的迷宮式感覺。現在,高家崖各院廳堂及居室內,依照“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的封建禮制格局,將靜升王氏家族歷代流傳下來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門別類地陳列於其中,基本上恢復了王家當年的歷史風貌。

紅門堡建築群的總體布局,既隱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後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形,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後院。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磚、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樸粗犷,還保留著明代風格;大多數則同高家崖一樣,皆清代纖細繁密之典范。設立於紅門堡東三甲的中華王氏博物館,是目前海內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館。
崇寧堡建築群的總體建築與紅門堡相似,建築意象為“虎臥西崗”的院落布局,整體建築斜倚高坡,負陰抱陽,堡牆高聳,院落參差,古樸粗犷,近於明代風格。設立於崇寧堡內的“力群美術館”,陳列著靈石籍當代著名版畫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群總體藝術形象的結晶,它將歷史地傳之後世,並在文藝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宗祠作為王氏先祖靈魂棲息的家園,1998年以來,已有數萬名海外王氏後裔相繼到此觀光並拜祖敬香。
王家大院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築文化遺產和民居藝術珍品,開放近10年來,在海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廣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和“山西的紫禁城”。另外,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口碑——“王家歸來不看院”。
王家大院還是倍受關注的影視拍攝基地,近年來先後有《滄海桑田一百年》、《古鎮大河》、《關中往事》、《熬年》和《呂梁英雄傳》等十余部電視連續劇在此拍攝。朱镕基、尉健行、王兆國、任建新等當時和現在的一批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際知名學者羅哲文、鄭孝燮、阮儀三、余秋雨、王魯湘等視察、考察王家大院後,都欣然題詞賦詩寫文章,給予很高的評價。
王家大院開放十年來,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1999年,被評為“山西省十大著名優秀旅游景區”和“省級文明景區(點)”;2001年,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初,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中國“質量萬裡行”全國示范單位;2003年,被評為“中國(首選)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區”;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山西省唯一的“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2月15日,又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7年,被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游示范區評審委員會評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游示范區”;2008年,被評為中國文化旅游十大品牌。
孝義祠包括孝義祠與孝義坊,是為鄉舉孝義王夢鵬而建。孝義坊奉旨建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孝義祠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分上下兩層,總面積428平方米,樓上為祭祖堂、戲台,樓下陳列王家宗祠、墳茔模型以及記載王夢鵬一生善行的立體雕塑,藝術價值極高。
靜升文廟位於王家大院風景區內,始建於元惠宗至元二年( 1336 年),是一座具有北方特色、堪同州縣文廟媲美的鄉。村文廟廟院四進,由大成殿、崇聖殿、尊經閣、魁星樓等共同組成。棂星門、狀元橋、大成門俱全。雕刻細膩的雙面镂空石雕“鯉魚躍龍門”影壁是當今國內極為罕見的元代珍品。另外,還有體現仁義的義倉和廟學附建於廟之東西兩旁。總占地面積 3500 平方米。迄今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靜升文廟歷經明清及民國年間多次維修,至今保持原貌,實為珍貴文化遺產。
王家大院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間,總面積25000平方米。
紅門堡建築群的總體布局,既隱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後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理條件,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後院。因有些院落建於乾隆早期,故其裝飾纖細繁密中顯古樸粗犷,接近明代風格。
設立在紅門堡內的中華王氏博物館、書畫館、珍寶館、拙居茶館、王家醋坊、豆腐坊和“全國晉商會館圖片展”已向游人開放。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築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聰、王汝成兄弟倆修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總面積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其建築特點是:依山就勢,層樓疊院,氣勢宏偉,功能齊備,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上匠心獨具的磚雕、木雕、石雕,內涵豐富,有極高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