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三雕藝術源遠流長。明清時期,徽商鼎盛,富甲天下,徽商在資本積累完成之後,多把所賺來的利潤用於營建宅第,這就促進了徽派建築及石雕、木雕、磚雕藝術的興盛與發展。幾乎在徽州大地的每一個古老村落中,都有著獨一無二的三雕藝術品,它們在門楣上,在柱礎下,在冬瓜粱上,在窗闌上,所表現的無一不是徽州過去的溫潤如玉和富庶安祥。可惜在文革浩劫中三雕藝術品損壞了太多,很多仕宦人物類的木雕皆被削去了面孔,令人心痛不已。
游徽州績溪,不能不看三雕藝術,看三雕必去績溪的三雕藝術博物館。三雕藝術博物館在績溪的良安路上,本是周氏宗祠,如今掛著績溪縣文物管理局和三雕藝術博物館兩塊牌子。一腳跨進宗祠的五鳳門樓,門的兩旁是一對石鼓,進門後就是一方大天井。在天井兩邊的風雨廊下,展示著從績溪各地征集來的各個時期的三雕,從明代到民國時期的磚雕、石雕最多,讓人不由得就定住了腳,認真地端詳起來。凝神中便有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遨游在這樣的藝術品裡的確是一番極致的享受。
在天井正中的步道兩側置放著從績溪浩寨鄉遷來的翁仲及石馬,這是明代工部尚書胡松墓上的東西,也算是館裡不多的精品了。這幾尊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的翁仲石像表情悲怅,石馬肅穆莊嚴,哀傷的氣息五百年來不散,猶如當年。好像多看一眼都會陷入到那種悲怆之中。走過翁仲石像之後,沿著六級台階上了宗祠正堂,裡面陳列著大量徽派建築的木雕梁和古建築構件,那上面的花鳥、魚蟲,仕子、漁夫、樵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線條流暢,細膩而不繁瑣。
最後面是周氏祠堂的享堂,用來供奉先祖的牌位。當然用做博物館後,享堂裡便空空如也,只留下這個形制的東西在。
漫步堂中,恍若穿越到了數百年前的明清時期,那個時代的氣息瞬間在這裡鮮活起來。再看,卻是消失的流年裡褪盡了顏色的前朝遺物,空寂滄桑的面容寫滿了歎息,再也喚不回那絕代的芳華。
交通:位於績溪縣華陽鎮曹家井39號(良安路上)。乘公交3路到良安路適之街十字路口下,西行150米即到。
門票:無
開放時間:8:00-11:00,14:30-17:00。周一周二閉館。
電話:0563-8155961
旅游貼士:三雕博物館需要預約參觀,且一般不允許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