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河南龍門石窟

河南龍門石窟

日期:2016/12/15 15:19:0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龍門石窟在河南省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裡。這裡因伊水東西兩岸之香山和龍門山對峙如天然門阙,故古稱"伊阙",隋唐以後,習稱龍門。
  龍門山河壯麗,風景幽美,故詩人白居易曾雲:"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石窟密布於兩岸的崖壁上,長達1公裡。它和敦
  煌莫高窟、 大同雲崗石窟,合稱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國、隋、唐和北宋諸朝,其中尢以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造達一百五十多年。              
  據解放後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龛共二千一百多個,佛塔四十余座,碑刻題記三千六百多塊, 全山造像 十萬余尊。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唐代的潛溪寺、 萬佛洞、看經寺、奉先寺等都是代表性的洞窟。  
  奉先寺大盧捨那佛像龛的群像雕造,氣勢雄偉,雕琢精, 表現了古代藝術大師的卓絕技藝。魏碑精
華"龍門二十品" 和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伊阙佛龛之碑", 則是書法藝術史上的珍品。
  在迄今為至的一千四百多年裡, 龍站石窟曾遭受到自然風化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