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古城
日期:2016/12/15 0:03:0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台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她的繁榮可以上溯到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京杭運河泇河段開通,使台兒莊因河而興,成為漕運樞紐、水旱碼頭。
據《清·峄縣志》記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號為天下第一莊”,“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裡,夜不罷市”。漕運的興起帶來了南北、中西文化的交融,孕育了台兒莊古城多元建築風格、宗教文化和民俗風情。現保留的古河堤、古碼頭、茅草房等遺跡,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
歷史上的台兒莊是一座商旅所萃、居民饒給的運河名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盛於明清,這裡曾經有過一河漁火、歌聲十裡、夜不罷市的喧鬧繁華,曾經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莊”。但是這座美麗的古城卻毀於1938年台兒莊大戰的炮火。2008年4月8日,在台兒莊大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棗莊市開始重建台兒莊古城。投資4億元開建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裡,53處戰爭遺跡保存完好,是中國唯一的二戰紀念城市,是世界二戰遺址最多的城市;
八種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運河文化的活化石;擁有京杭運河僅存的最後3公裡古運河,被世界旅游組織稱為“活著的運河”,是京杭運河最後一段活著的運河;城內擁有18個汪塘和7公裡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古水城。同時這裡也是國台辦批准的全國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兩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70多年前,中國軍隊3萬將士在此浴血奮戰,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台兒莊因戰而名,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運河文化與大戰文化交相輝映,賦予了台兒莊獨特的城市文化內涵,使她不僅成為展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豐碑。
而今,棗莊市啟動實施了古城重建項目,通過恢復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水街、水巷,保留和展示大戰遺跡和場景,還原古城歷史風貌和民俗風情,全力打造“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經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