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閒游唐賢坊村感受穿越之美

閒游唐賢坊村感受穿越之美

日期:2016/12/15 0:06:5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當我們身處唐賢坊古村裡,關於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錯感總浮現我的眼前,“過去”在殘垣、斷壁、古樹、遺址和傳說中解述,帶著歷史的沉重和人文的憂郁;而“現在”更接近時代,總是定格於一些真實的載體,甚至是活著的見證人。這樣的見證人往往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們的歲月已如一堵厚雲,聲音黯啞,目光遙遠,講述中帶著一種遠古的神秘,讓我們這些踏訪者頗費揣摩。據村中老者所雲及《灘頭唐賢坊蕭氏家譜》記載,基祖肖懋爵世居高塘,任過臨川主簿官職,育有四子。後因“愛金牛渡之中洲,秀水夾流,嘉林從蔭,遂築室讀書,題曰《中洲書院》,宋慶元五年(1199年)於洲頭南岸築室居焉。”建村名灘頭,即今江邊村。南宋嘉定年間(約1224年),按“以世之賢,莫盛於唐”的構思,基祖蕭懋爵於村東立牌坊題名“唐賢坊”,不久建村乃名“唐賢坊村”,命次子蕭澄分居於此。唐賢坊村由於繁衍開來,至今已歷二十八世達781年之久。放眼唐賢坊村,禾水碧波蕩漾,依村而過。沿禾水向北,有一灘名“金牛渡”,水淺而清濯,可涉足而過。

灘北岸邊有一山,名曰陽台太極山,山形似鼓,又名銅鼓嶺,登山遠眺,唐賢坊村山明水秀,盡收眼底。村後有七眼連結如“龍”、水深面寬的大池塘,四棵枝繁葉茂、高大粗壯的古樟環繞於塘邊,濃蔭蔽日,水草青青,波光潋滟,美不勝收。極目而望,對村而立的吳仙山,宛如一只張著綠色翅膀的蝴蝶,振翅欲飛。難怪清代進士朱益藩當年欣游之後大發贊歎:“余嘗沂金牛渡灘頭上流,見夫陽台太極諸山枕其背,吳仙南巖諸峰列其前,屏障森列如玉笏。然禾川漣漪,清流交匯,其山脈磅礴郁積,水色迥環映帶,望而知為石陽(吉安縣古稱)之名勝。

離開的時候,古老的唐賢坊村沐浴在夕陽金色的余晖裡,沒有浮躁,寧靜得如一縷清風,一彎素月。唐賢坊,這扎根了數百年之久的古村,依然發出了悠遠的、綿綿不絕的歷史回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