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徽州木雕的文化內涵
日期:2016/12/14 19:18:29   編輯:古建築結構徽州木雕不僅用於徽州古民居中作為一種裝飾,而且也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徽州木雕崛起的背後是徽商雄厚的財力,是徽州經濟發展巅峰時期的產物。因此,徽州木雕包含著歷史價值、美學價值等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文著力對其內涵進行系統梳理。
徽州木雕的歷史內涵
徽派建築中以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最為著名,被譽為“古建三絕”。其中在古建築的門樓、門罩等構件上的裝飾精美的木雕是徽派建築中的最大特色,具有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徽州木雕也因此成為我國的四大名雕之一。徽州木雕多成於明清時期,其數最之多、內容之廣、形式之美,在中國明清民間雕刻史上堪稱奇跡,是研究明清時期民風、民俗等文化難得的資料,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徽州木雕始於宋代,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規模。早期的徽州木雕,雕風拙樸粗犷,在手法上形成了以平面淡浮雕為主的風格。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炫耀鄉裡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也逐漸向精雕細刻過渡,多層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主流。清以後,與當時的工藝美術風格一致,在對木雕裝飾美感的追求上更強,工藝更精,塗金透镂,窮極華麗,在精工細致的同時,往往也會呈現出過於瑣碎繁缛的弊端。這種風格的演變,至今在原徽州轄縣內可見。
徽州木雕的藝術內容內涵
徽州木雕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名人轶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等。在題材的表現上,手法含蓄,象征意味濃厚,傳統文化內涵深沉,具有明顯的徽州本地文化色彩。儒家文化在徽州木雕的題材中體現最為明顯,如“百忍圖”、“和為貴”、“將相和”、“群僚同樂”等,體現出儒家思想的最精髓的中庸哲學,對中庸思想在徽州社會生活中的傳播和對徽州宗法自治社會的建立,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
徽州木雕對象征文化的運用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崇尚“多子多福”的圖案較為普遍。如以蝙蝠、鹿獸、壽桃為諧音的“福、祿、壽”,以石榴、麒麟寓意多子多福的作品,多見於窗格攔板、雕床畫椅等處。其中象征子孫滿堂的“累世同居圖”,是徽州大家族中最常用的題材,體現出大家族幾世同堂的榮耀,成為宣揚家族倫理的一種典范,如黟縣際聯承志堂的一處清代大鹽商舊宅後廳橫枋上雕刻的畫面,就是唐朝張公芝的九世同堂的故事。此外,如“洪福齊天”、“百鹿圖”、“八仙慶壽”、“百子圖”、“百子鬧元宵”等題材,畫面立意巧妙,布局活潑生動,雕工精致細膩,象征寓意深長,都為儒家思想在徽州社會的傳播和發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徽州社會中,宗法思想的嚴格和對倫理思想的重視,使徽州人從小接受的是一種理想化了的崇王教育,追求心目中的“小康盛世”。因此,在徽州民間流傳的諸多神話、志怪故事等,也成為徽州木雕的很好選材,如“文王訪賢”、“太公垂釣”、“魚樵耕讀”,張揚孔孟之道,標榜“小康盛世”,這也成為徽州木雕一種鮮明的特色。
在對儒家思想中的“仁”“忠”、“義”的表現上,各種有關講仁義,感恩榮、敬忠心的歷史人物故事也屢見不鮮,如“ 岳母刺字”、“木蘭從軍”、“蘇武放羊”、“一諾千金”、“桃園結義”、“關公送嫂”等,在一些民居窗板掛屏中也常常出現。
徽州木雕的藝術形式內涵
徽州木雕的材料多用柏、梓、椿、銀杏、楠木、榧樹、甲級杉樹等特種木材建造,在加工過程中,一方面為炫耀木材品質的高貴,另一方面從擔心經過髹漆後影響雕刻的細部考慮,均不加油漆,由於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年輪紋的自然美,使得這些雕刻更加生動。
木雕在徽派古建築上通常表現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條,樓層欄板、華板、柱棋、窗扇、欄桿等處,特別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齊整的欄板上成為徽州木雕重要的裝飾區域,這也是明宅裝飾大顯身手的地方,雕花掇朵,富麗繁華。
因為地理、鄉情和文化特征上的區別,徽州木雕很少作為獨立的工藝品和木雕藝術品存在,這與蕪湖的鐵畫、浙江青田的石雕有明顯的區別。徽州木雕以它優美的形式從屬於建築物或家具上的裝飾,它既是為了美化,給人以藝術的熏陶,陶冶人們的情操,還能起到教化和傳播文化的作用,同時更要考慮實用,有利於建築百年大計和家具的堅實耐用。故在選擇材料、確定內容、進行構圖時,都要立足於裝飾角度來思考題材的表現手法。
在技法上,徽州木雕根據建築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彩圓雕、平圓、透雕、镂空雕、高淺浮雕和線刻等表現手法並用,既可獨立運用,又可多種技法混合運用。各種人物、道釋、羅漢、仙佛、戲曲,姿態各異,使人目不暇接,在植物紋的表現上,造型精致的四季花草,含苞欲放的蓮瓣,迎風起舞的菊花,都使人清心悅目;在動物紋的表現上,鸾風麒麟。游龍仙鶴,姿態萬千,栩栩如生;在與生活密切卡日關的雞、鴨、鵝、豬、牛、馬、羊等題材,則寓意六畜興旺;壽星、八仙、和合二仙等神話題材則象征著吉祥如意:仕女飲宴、車馬出行、舞樂百戲圖等傳統題材也在橫額和窩柵上有大量表現,體態生動,絢麗多彩,使人感到趣味盎然。在木雕的邊框上雕有細膩復雜的纏枝圖案等則表現出徽州木雕的精致特征,各種圖案的木雕手法精細,氣韻婉轉生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徽州木雕根植於徽派整個大的藝術環境,其在明清之際的發展及影響力的深遠與當時的整個社會環境的關系密切,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徽州木雕包容了豐富的儒家倫理思想內涵,其風格樸素簡潔,淡雅清麗,工整細膩,體現了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是我國傳統藝術中的精品,徽州木雕其中所蘊涵的那種潛移默化的儒家文化熏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徽州村民,形成了徽州社會民風純樸、文化濃郁的特征。
徽州木雕不僅是徽州古民居中的一種裝飾物,而且也可成為獨立的藝術品。徽州木雕既有深厚的民間藝術色彩,又有豐富的文化意味,為人帶來了美的熏陶和啟迪。如今,精美的徽州木雕已經成為徽州的文化名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並被載入世界文化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