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刻書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日期:2016/12/14 19:18:30   編輯:古建築結構徽州刻書始於中唐;宋元時期,徽州的官刻、私刻和坊刻圖書也出過一些精晶,但在全國刻書業中占的比重並不大。明代中期以後,由於徽州商人介入刻書出版行業,遂使徽州刻書業突飛猛進,明萬歷至崇祯年間躍居全國之首,成為全國重要的刻書中心。徽商一進入刻書出版業,立刻顯示出其固有的精明干練。他們在刻書方式、方法和雕版印刷技術上都大膽革新。首先,他們大量編輯出版叢書。叢書最便於學習,一部叢書可概括群籍,搜殘存佚,為功尤巨。欲多讀書,非買叢書不可。其次,大量刊刻插圖,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與理解,引誘讀者購買。其三,采取聯合作戰,縮短出版周期,快出快售。其四,改革印刷和雕版技術,創用四色或五色賦彩印刷技法,圖版的精麗動人程度大大超過一般雕版插圖。又創制“短版”和“拱花”印刷技法,把彩色套印木刻畫推向新的高峰。
當時,徽州私家坊刻眾若繁星,刻鋪比比皆是。徽州刻書成為當時全國最具影響的一大派別,世稱“徽版”。徽版圖書以坊刻最為有名,以校勘精湛、刊刻精良著稱,以插圖為特征。清初大興文字獄,禁止私人刻書,坊刻驟降。康熙時期書禁稍緩,但徽州坊刻再也沒有恢復到明萬歷、崇祯時期的繁榮。可是從清代整個刻書業的狀況來看,徽州刻書仍是積極而活躍的,仍然是全國刻書中心之一。這主要表現在書院刻書的發展,家刻的興旺,志書宗譜編纂刻印的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