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江寧區文廣局獲悉,該區首批80名田野文物保護員已正式上崗。這支由文物愛好者和社區基層干部組成的業余文物保護員隊伍,將肩負起233處文物點的日常巡查、拍照存檔、防范預警以及考古工地看護等任務,成為守護田野文物的“流動哨兵”。
家住秣陵街道吉山社區的奚治定,是文物保護員之一,他的“轄區”內有周安橋、柏家橋兩座古橋以及失考墓石刻。“失考墓石刻就在我家後面,我從小就很喜歡那些石人和石馬,平時有人要碰它們我都會立刻阻止。”自從當了文保員,奚治定每天都會到失考墓石刻周圍轉兩圈,另外兩座古橋也要巡查一番,“每天來回走幾圈,就當是鍛煉身體了。”
江寧文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依靠民間力量設立“文物流動哨”,不但解決了文物安全員人數少、覆蓋范圍有限的問題,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文物安全監控的覆蓋面和響應速度。他介紹說,文保員的“監控對象”不僅僅是盜墓賊,地下文物埋藏區內的建設工地也在巡查范圍之內。如果建設方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地下文物後沒有按規定上報,或是擅自破壞地下文物,文保員也將及時“預警”,避免文物遭到人為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