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高大全”宋代龍窯現身江西

“高大全”宋代龍窯現身江西

日期:2016/12/14 12:07:12      編輯:古代建築
    昨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召開專家論證會,公布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裡鎮古窯址的考古發掘成果。考古發掘領隊肖發標告訴記者,在發掘中發現了迄今為止全國最“高大全”的宋代龍窯,當中所揭示的築窯技術信息,將改寫我國甚至世界的窯業技術發展史。

    今年7月至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贛州市博物館,對七裡鎮窯址的周屋塢與賴屋嶺兩個窯包進行考古發掘,總發掘面積為411平方米。截至目前,考古隊在兩座窯包共發掘出土3條龍窯和近3萬件宋元瓷器。其中在賴家嶺窯包發掘了2座龍窯,均是坐北朝南,相隔14米。在周屋塢窯包發掘的是一座特大型宋代龍窯,最寬處達到4.27米,窯壁最高處達到3.6米,從高到低依次保存有8個層次的窯壁和擋火牆及煙室。龍窯出土遺物以瓷器和匣缽、墊餅等裝燒工具為主。

    這次七裡鎮窯址考古發掘,是省文物考古所繼1986、1991年之後的第三次發掘。領隊肖發標告訴記者,龍窯是古代南方焙燒陶瓷的主要窯型,但因沒有文獻記載,加之各地發現的古代龍窯均已坍塌成廢墟,諸如龍窯的焙燒方法、演化原因、排煙狀況等問題成為長期困惑考古界的謎團。這次考古發掘最重要的成果就在於發掘了特大型龍窯,特別是周屋塢宋代龍窯內3.6米的窯壁和8個層次的完整窯尾對破解長期困擾古窯址考古界的唐宋龍窯砌築技術帶來了希望。周屋塢宋代龍窯是目前全國所見窯壁保存最高的龍窯,也是全國最大的龍窯,保留了最全、最豐富的宋代窯爐建造技術信息。肖發標還透露,周屋塢龍窯窯壁殘留的10多層窯頂燒結塊揭示了這座龍窯的窯頂建造方法,這座龍窯很可能是先用竹片起劵,用竹枝編好窯頂,再用粘土、沙子、卵石攪拌的混凝土糊頂。從采集到的窯頂混凝土觀察,它的燒結度非常高,硬度達到甚至超過現代混凝土。這種技術徹底顛覆了過去考古學家認為唐宋龍窯如古墓一樣用磚塊劵頂砌造的推測,不但首次知道了龍窯窯頂的新築法,還證明早在北宋時期,我國就發明了一種類似水泥的建築材料,是科技考古領域的一大新發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