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陽城著力打造 “全國古堡民居第一縣”

陽城著力打造 “全國古堡民居第一縣”

日期:2016/12/14 12:03:46      編輯:古代建築
    近年來,陽城縣把文物保護與開發建設有機結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兩年投入4億余元巨資進行文物保護和利用,闖出了一條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新路子。

    潤城鎮上莊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裡現有保存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多處,涵蓋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業等多種建築類型,既有明清兩代留存的官宦巨宅,又有民國時期中西合璧風格的莊園,更有我國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被古建專家稱為古村落保護的傑出典范。為讓這些古民居和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傳承,陽城縣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為現存古院落量身定做了修復方案,最大限度保存原始風貌。

    像上莊村這樣的古城堡、古民居、古廟宇在陽城縣數量多、規模大、品位高,時代序列完整,總量達到1040處,是全國縣域均值的11倍、全省縣域均值的4.5倍,陽城縣因此被專家譽為“全國古堡民居第一縣”。為讓古建築、古城堡、古民居得到充分保護和利用,2013年陽城縣啟動了打造“全國古堡民居第一縣”工作,編制了保護利用規劃,將縣域內的文物資源、歷史人文遺產按照資源禀賦和類型不同分為六大片區,實施科學保護、合理利用。該縣還成立了文物保護工作領導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文物保護網絡,並把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在此基礎上,縣財政出台了補貼辦法,對縣域范圍內參與文物保護、修繕的單位、集體和個人進行財政補貼。2013年、2014年陽城縣財政共投入文物保護資金2000多萬元,對29個古民居院落的465間房屋實施了保護修繕。同時,陽城縣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3億元社會資金投入到古建築、古城堡、古民居等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還先後爭取國家省市資金7500多萬元,對砥洎城、郭峪古城、海會寺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工作,投資3000多萬元對澤城湯帝廟等30多處瀕危文物進行了搶救性修繕。

    據介紹,陽城縣實施的一系列措施辦法,不僅使這些歷史瑰寶得以有效保護,更有力助推了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該縣人文景點共接待游客238萬人次,門票收入1.27億元,綜合收入12億元,解決農民就業3000多人,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陽城縣也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文物保護先進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