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牆博物館將建在相門城牆“肚子”裡。□施曉平 攝
市文廣新局牽頭規劃的“蘇州十大文化工程”明確,四年內,蘇州將通過實施十大文化工程,鍛造文化新品牌、新亮點,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其中的“博物館城建設推進工程”提出,將逐年規劃新建一批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使“十二五”末市區博物館總量從目前的三十家增加兩倍,變為一百家左右,形成以國有為示范和引領,以行業、企業和民辦為補充的完善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體系。
作為“博物館城建設推進工程”的第一仗,年內市區將啟動建設“生肖郵票博物館”、“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古城牆博物館”、“狀元博物館”、“過雲樓博物館”等五大博物館。在此,蘇報為您詳細解讀這些博物館。
一、生肖郵票博物館
【概況】
生肖郵票博物館由金阊區政府與蘇州市文廣新局、蘇州郵政局共同籌建和運行。選址在金阊區山塘街東楊安浜玉涵堂,建築面積約660平方米。藏品以郵票收藏家、我市老領導周治華的捐贈為主。功能定位於專題展示生肖郵品和研究傳播集郵文化,同時塑造特色郵政服務品牌。
【背景】
1950年2月1日,日本發行的賀年郵票選用日本畫家圓山應舉的名畫《虎》,對應當年的農歷生肖,一般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肖郵票。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2000多種生肖郵票。
曾任中共蘇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協副主席的周治華酷愛集郵,現為生肖集郵研究會會長、《生肖集郵》主編、蘇州市集郵協會顧問、江蘇省集郵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全國青少年集郵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在他的努力下,生肖集郵研究會多次舉辦全國性生肖郵展及生肖郵票首發式,在全球生肖集郵界產生重大影響。為了讓藏品更好發揮作用,周治華多年來一直籌劃捐贈自己的藏品,成立生肖郵票博物館。
【進展】
目前,生肖郵票博物館已開過三次籌備會議,各項工作正在積極籌備中。根據計劃,該館展品將包括周治華收藏的1950年以來100多個國家、地區發行的全部生肖郵票,以及一批生肖郵品、資料;此外還有部分其他人士捐贈的相關藏品。
二、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
【概況】
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由市文廣新局負責實施。項目選址在萬年橋西側的阊胥路蘇州規劃展示館內,陳列面積約400平方米。展示館將主要運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展示闡述蘇州運河遺產的獨特性。同時,利用互動體驗裝置實現現代觀眾與古老運河文化的對話。
【背景】
北起北京、南抵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82公裡,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目前,由八省市聯合進行的大運河申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35個相關城市都已編制了大運河保護規劃,爭取2013年提交申遺文本、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京杭大運河蘇州段全長82.35公裡。千百年來,京杭大運河為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輝燦爛的運河文化,其中除享譽世界的評彈、吳歌等非物質文化外,還在沿岸、周邊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目前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批申報名單的,就包括蘇州城區運河故道(含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和環古城河)、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河道,以及盤門、山塘歷史文化街區(含虎丘雲巖寺塔)、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含全晉會館)、寶帶橋和吳江運河古纖道等七個點段。
【進展】
目前這一項目正在編制陳列布展方案,預計明年5月建成開館。
三、古城牆博物館
【概況】
古城牆博物館項目由蘇州文旅集團負責實施,選址在相門段城牆。主要定位於構建蘇州人的精神家園,追求達到老蘇州的文化歸屬和新蘇州的文化認同的融合。目前這一博物館的概念性方案論證工作已經啟動,預計年底完成設計布展,明年初開放。
【背景】
蘇州擁有2500余年建城史,15公裡長的古城牆是蘇州城歷史文明的見證,不僅宏偉壯麗,而且創造了“亞”字形的平面布局和每門辟水陸兩座城門的獨特結構,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具有極高的文化和學術價值。
受種種因素影響,蘇州除盤門、胥門、金門和部分城牆外,其余被逐漸拆除,保存較完整的磚石古城牆僅存1249.98米,占總長的8.22%;有磚石保護的零散城牆也只剩618.19米,占總長的4.07%。“文革”以後,蘇州開始了對古城牆的保護和修復。去年9月20日啟動的蘇州古城牆保護修繕工程已於今年9月27日結束,總長超過1400米阊門北碼頭段、平門段、相門段古城牆再現昔日古樸宏偉的風貌。
其中,平門段是火車站南廣場的重要對景和環古城風貌保護帶的重要節點,在火車站南北中軸線環古城河對岸建仿古城樓,城樓總高20余米,下部設一大兩小三個城門洞,上部為兩層式仿古樓閣。城樓東面保留現狀266米城牆,以西新建城牆346米,並在周邊擴建近2萬平方米的綠化景觀;
阊門北碼頭段城牆保護修復總長465米,分為新建和修復兩部分,其中新建109.52米,修復355.48米,修復部分保護並保留城牆原形制、原結構,盡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藝。整個城牆底部寬12米,頂部寬約9米;相門段位於平江歷史街區東部相門橋北側,南起相門橋,北至耦園段,長度近650米,其中新建城牆370米,其余為恢復的城牆遺址。城牆底寬12米,頂寬9米,高8.45米。
【進展】
相門城牆的中空“肚子”空間共7439平方米,南段城牆的空間就將用作古城牆博物館。相門城牆工程的完工,標志著這個博物館的硬件已經完成。根據初步設想,這一博物館分上下兩層,面積900多平方米,今後將展示有關蘇州城牆的史料,並有可能設一個小型的多媒體展示中心。
四、狀元文化博物館
【概況】
狀元文化博物館由蘇州文旅集團負責實施,將結合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進行建設。選址在平江路鈕家巷潘世恩故居,占地面積約84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460平方米。將以展示蘇州狀元文化為切入點,突出蘇州“崇文”的城市精神,並以“狀元”線索梳理出蘇州古建老宅文脈,推出狀元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帶動狀元文化周邊業態的發展。
【背景】
蘇州是著名的狀元之鄉。文史專家李嘉球所撰的《蘇州狀元》一書表明,按現在的轄區計算,歷史上蘇州曾出現過45位文狀元、5位武狀元,其中文狀元數量占全國總量596位的7.55%,數量遙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時期蘇州一共出過26名狀元,占全國114名狀元的22.81%、江蘇49名狀元的53.03%,而同期蘇州的人口只占全國的1%左右。
將用作狀元文化博物館的潘世恩故居,主人潘世恩(1769年-1854年)25歲就中狀元,做官一直做到大學士(宰相),故居為古鳳池園一部分,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1825平方米,有紗帽廳、大廳、鴛鴦廳、女廳等建築。此宅還曾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寓所。宅西側即臨頓路,與觀前鄰近,地理位置較好。
【進展】
目前正在進行概念性方案設計,預計年內形成具體方案,並配合潘世恩故居修繕工程項目進度進行陳列布展。
五、過雲樓博物館
【概況】
過雲樓藏書館由市文廣新局負責籌建。將利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過雲樓的一部分作為館捨,用於過雲樓歷史資料陳列和部分與過雲樓有關的藏品展示。
【背景】
過雲樓第一代主人顧文彬(1811年-1889年),中過進士,做過道台。太平天國期間,蘇州遭到戰火破壞,樂橋西北面的古春申君廟、明尚書吳寬故居等或成為廢墟,或破敗不堪,顧文彬買下地基連同上面的建築,命兒子顧承(1833年-1882年)主持營造,改建為包括住宅、花園(即怡園)、義莊和祠堂(今蘇州歌舞團址)的大型建築群,其中,過雲樓就是住宅區的一幢樓。
“過雲樓”以收藏字畫為主,不過也藏有部分古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經人牽線搭橋,南京圖書館專程赴蘇州,從過雲樓後人手中買下541種、3000余冊古籍,其中有不少宋元刻本。剩余四分之一計179種、1292冊古籍於2005年被人收購,其中既有宋刻《錦繡萬花谷》、元刻《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集》這樣的珍本甚至孤本,也有黃丕烈、顧廣圻等著名藏書家的批校手跡。今年6月4日晚上,後者被鳳凰傳媒以2.162億元(含傭金)的天價拍下,創全國古籍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進展】
現過雲樓東路建築由蘇州地下管線管理所使用,建築面積約330平方米;西路建築由風光旅行社、風光三輪車有限公司使用,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初步考慮將建築東路作為一期工程實施動遷;同時,就藏品來源與鳳凰傳媒集團、南京圖書館及顧家後人進行了磋商,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詳細方案正在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