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臨西縣萬莊村青年農民萬文禮,日前將自己珍藏的多套文革時期文獻資料及多枚木制印章,無償捐獻給了縣檔案局。據了解,多年來他通過各種途徑共向縣級文保、檔案等部門捐獻各類文物100多件,包括清代廣告牌、明代貢磚、漢代青銅帶鉤、鐵鼎等。
今年30歲的萬文禮從小就對歷史考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年幼時,在街上撿拾到碎瓷片兒,都要拿回家琢磨一番,家裡的老物件從來捨不得丟掉;上大學期間,他經常用周末時間去博物館、古玩市場逛逛;畢業後,他在自家診所從醫,閒暇時候,他常研讀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
對萬文禮捐獻文物的行為,鄉鄰們表示不理解。妻子陸貴娥也表示不滿:“家裡好不容易掙點兒錢,都讓他買了瓶瓶罐罐捐了出去,這是圖啥?”對此,萬文禮說,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文物,更好地了解家鄉的過去,從而更加熱愛家鄉。他認為,“把文物捐獻給國家,意義永遠大於藏在自己家裡。”
2009年秋,萬文禮在一位外地藏友家中發現了清朝時期“王一摸”鐮刀的原始廣告牌,讓他激動不已,因為“王一摸”鐮刀的發源地就在今天的臨西縣倉上村。他懇求這位藏友賣給他,掏出兜裡僅有的1000多元錢,說盡好話,軟磨硬泡,終於買了下來。回家後,他把這“寶貝”無償捐給了縣文保所。
臨西縣文保所長張霞介紹說,2011年7月,臨西縣文物館開館時,館內珍藏展出的本地特色文物少。萬文禮聽說這個消息後,想都沒有想,就把自己收藏的一批源於本地的骨器、貢磚、石刻拓片等藏品捐獻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