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伊斯蘭園林 天堂的“翻版”

伊斯蘭園林 天堂的“翻版”

日期:2016/12/14 11:33:01      編輯:古代建築


此圖是波斯古畫中的園林,水池、花卉和綠蔭樹都啟發了後來的伊斯蘭園林(供圖/TPG)。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攻占薩珊波斯的首都泰西封,俘獲了老國王胡斯魯一世的一塊大毯子,據說足足有137.2米長,27.4米寬,上面繡著王宮內的“春園”景致。春園裡面排著整齊的花畦,邊上繞著一圈花壇。樹下有水渠流過,樹上果實累累。

現實中的波斯園林,比地毯上還要生動。征服所到之處,阿拉伯人陸續見到波斯、兩河流域和北非的園林。漫長的疆域,都是干熱少雨、一望無際的不毛之地。權貴們的園林卻異常的草木豐美,水潤濃蔭,幽秘寧靜。

對於生活在荒涼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園林無疑是天堂。而且它們和《古蘭經》上形容天堂的情形,幾乎一模一樣。

這樣的天國,可謂沙漠地區人們最天真、最樸素的願望。基於這樣的信仰,伊斯蘭的人間園林也多呈現出“天堂”色彩:水與樹在園林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水是怎麼用的呢?《古蘭經》中還有更具體的描述:“許給敬慎之人天園的情形:內有常久不濁的水河,滋味不變的乳河,在飲者感覺味美的酒河,和清澈的蜜河;他們在那裡享受各種果實:並蒙其養主的饒恕。”

大部分伊斯蘭園林,並不會真的打造出水河、乳河、酒河和蜜河,而是采用象征手法——用十字型的水渠,將空間分成四份,中央設置噴泉,泉水從地下引來,通過噴泉後流向四個方向。


圖1是巴基斯坦沙拉穆爾花園中的涼亭,是伊斯蘭園林中重要的實用和裝飾建築(供圖/Corbis)。



水渠兩側夾著小徑,四塊花圃低於水渠和小徑,花梢跟它們大致齊平,看上去就像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小小的溝渠沿著道路將流水引到植物的根部,既能滿足澆灌植物的需要,還可避免水分的無謂蒸發。

就這樣,《古蘭經》裡描述的天堂,決定了人間園林的總體格局。整個伊斯蘭世界,從北非到西班牙、波斯、阿富汗、印度,十字形水渠和四塊下沉的花圃,幾乎成了伊斯蘭園林的辨識標志。

而虔誠的信仰,又帶來一種純粹的藝術,即幾何造型。

《古蘭經》裡的“清真言”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使者。”所以除了真主,沒有其他任何崇拜對象。而真主是無形無像,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所以帝國藝術家的注意力,很少放到對具體形象的設計上。伊斯蘭世界的園林裡,一般不摹寫動物和自然形態的植物形象,也沒有意大利和法國花園裡精美逼真的雕刻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純粹的幾何造型。構圖精美,比例和諧,充滿抽象之美。

這種高明的藝術,還得益於穆斯林的求知精神。先知穆罕默德曾說:“求知對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求知須從搖籃到墳墓。”這樣的教育,使得帝國科學家熱衷於求知,對建築、數學和線性美學的研究與利用都卓有成就。於是在伊斯蘭園林裡,還會看到縱橫的軸線,將園林“切割”成不同的空間:小面積的庭園往往是矩形的,以十字園路劃分綠地;大面積的園林則通過院牆和院門,將整個空間分割成多個小型封閉的院落。


圖2為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的方角圓邊水池,八個角,是伊斯蘭的特色,而“八”則代表天堂的數字。


圖3是印度拉賈斯坦邦齋浦爾附近的琥珀堡,十字形水渠是伊斯蘭園林的經典標志。供圖/TPG


 

天堂的美景與理性的藝術交織一片。英國景觀大師傑弗裡·傑利科說,波斯伊斯蘭園林吸取了兩個相反的構想:一個是《古蘭經》中的天堂,伊甸園中,樹蔭底下,河水流淌;另一個是沉思和交談的場所,在那裡,人的身體和心靈都得以休息,思維從成見中解放。

其實何止波斯(伊朗),如果游覽過今日的西班牙、伊朗和印度幾個國家,會發現相隔甚遠的國度,擁有幾乎一樣的園林。

    (來源:中華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