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淮北市博物館獲悉,《古運河遺珍——淮北柳孜大運河遺址出土文物展》正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展出。
淮北柳孜大運河遺址位於濉溪縣境內,始建於東漢,因隋炀帝開掘的大運河之通濟渠段穿鎮而過而逐漸繁榮,成為唐宋時期淮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重鎮,“運漕商旅,往來不絕”。1999年泗永公路穿柳孜鎮而過,發現大量的條石構建,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發掘,出土陶瓷片萬余噸。2000年4月8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鄭欣淼在柳孜實地考察後,向世界鄭重宣布:“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考古發掘是中國運河考古的重大成果,證明了大運河的流經路線,填補了中國運河考古的空白。”2012—2013年,為配合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第二次發掘,出土了近萬件可修復器物,2013年7月,這些精美的文物在淮北市博物館對外展出,2014年6月22日下午15時20分,從正在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傳來喜訊,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北柳孜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此次展覽甄選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淮北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發掘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百余件,輔以豐富的圖片、文字資料,再現當年運河兩岸的風土人情。展覽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北市博物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聯合舉辦,於10月2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