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吳江黎裡古鎮現一處明代建築

吳江黎裡古鎮現一處明代建築

日期:2016/12/14 12:00:21      編輯:古代建築

明代建築

    近日,在黎裡古鎮修復過程中,工作人員在老街上發現一處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築——毛宅。經文物專家考證,該建築風格獨特,設計建造精美,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明初的建築風格與宋代、元代相近,古樸雄渾,明代中期的建築風格嚴謹,而晚明的建築風格趨向繁瑣。此次發現的明代建築為位於黎裡古鎮上毛宅的走馬堂樓。據悉,毛宅最早由毛大亨(約1495~1544)建造了前四進,前廳後堂,第一進平屋作門廳,第二進樓廳作書房,第三進是正廳敦厚堂,是會客議事之所。毛大亨擬定了三個磚雕門樓,第一個“取余成大”,第二個“忠厚傳家”,這兩個都不加紋飾,第三個“剛經柔史”,上下刻有纏枝花草,左右分別是耕與讀的人物浮雕,第四進樓房作臥室。

    目前毛宅正在修復中,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忠厚傳家”的磚雕已經恢復,這是一個家族的家風。據記載,毛家雖然沒有被列入黎裡八大姓氏,但也是人才輩出。毛宅所在的毛家弄長80余米,明代走出了4位進士、多位舉人。

    毛宅共有兩座樓房,都有五排立柱,每根立柱都是整根圓木,自下而上,直通樓頂。南邊三排的南檐柱、外金柱和內金柱統一向北傾斜七至八度,北邊兩排的北檐柱與外金柱一律向南傾斜七至八度,整個走馬堂樓的框架結構呈“梯形”,猶如多架梯子,牢牢地向中間緊靠,設計精妙,別出心裁。

    毛宅已被列為蘇州市文保單位,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2015年春,黎裡古保委請來了吳中區的幾位老木匠前來整修。根據老木匠們的觀察,毛宅第一進門廳本來是平房,在清代翻建成了樓房,估計是租賃給他人開設店鋪的;第二進、第三進還有第六進下房,也都翻建過唯獨四、五兩進走馬堂樓保持原貌。此次發現的明代建築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

    記者隨後從區文廣新局文物科了解到,目前吳江文物點有500多個,其中明代建築非常稀少,僅有十處,並以井、石橋居多,現已被列入文物保護點的明代建築有黎裡古鎮的鴻壽堂、北厍內省堂、震澤忠恕堂、慈雲寺塔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