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祝村村名被搶注 千年古村遭遇“丟名”煩惱
日期:2016/12/16 18:44:26   編輯:古代建築祝村,武義名村,村裡的祝氏祠堂有上千年歷史。但今年夏天,村支書塗立斌發現了一件令他吃驚的事:“那天我突然看到有一塊廣告牌從我家窗戶前拉過去,上面寫著‘祝村宣蓮’等字樣。我們的村名怎麼成了商標?”
塗立斌通過一家商標事務所幫助查詢才得知,“祝村”商標是村民華棟在2005年申請注冊的。國家商標局於今年8月14日發布初審公告,公告期限為3個月。根據公告信息,該商標的使用商品范圍是腌臘肉、罐裝水果、腌制蔬菜等,同時還包括蓮子。
武義宣蓮是我國三大名蓮(宣蓮、湘蓮、建蓮)之一,而宣蓮種植是祝村的傳統產業,祝村1999年被授牌為“宣蓮專業村”。
“一旦商標被他人注冊成功,就意味著今後其他村民出售宣蓮時,將無法再用他們多年辛苦培育出來的‘祝村宣蓮’這個響當當的名號。”浙江廣宇商標事務所副所長周國榮告訴記者,如果在規定時間內無人提出異議,“祝村”商標將順利通過初審,成功注冊。在接受祝村村兩委的委托後,該事務所已在公告期限內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異議。
面對村民們的異議,申請注冊商標的村民華棟自有一番想法。他說,現在祝村的宣蓮基本上是由農戶自產自銷,沒什麼龍頭企業。他准備以“祝村”商標的注冊為契機,通過宣傳,提高“祝村宣蓮”的知名度與附加值,逐步改變這種傳統經營模式。
華棟曾向村干部建議,作為商標持有人,他將用較高的價格向村裡農戶收購蓮子,也可以允許村民無償使用“祝村”商標,但遭到拒絕。村干部們表示,村裡可以補償他申請注冊商標的費用,但“祝村”是全村人的,個人不能擁有。否則,不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情理上,村民們都根本無法接受。
根據規定,接到異議後,國家商標局將對異議案件進行審理。 “如果早點聽從我們的建議,強化商標保護意識,就沒有現在的煩惱了。”武義縣工商局市場科潘政揚對記者說,該局前些年就動員縣內的一些古村、名村抓緊注冊商標,但不少村干部認為村名是祖祖輩輩一直沿用下來的,別人不可能拿走,沒引起重視。
《商標法》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不能注冊商標,但沒有對縣級以下行政區劃地名作出規定。周國榮認為,這已是20多年前的法律規定,在新形勢下應該考慮具體情況進行補充與完善,但在政策沒改變之前,還是很有必要提醒全省的古村、名村注意這個問題,別等到自己的村名成了別人擁有的商標了,那時再醒悟就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