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古研究所對外公布了新绛縣绛州州署遺址考古新發現,在現存的州署大堂前面區域,出土了大量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的碗、盤、盆、罐等近20種日常生活用器,囊括了全國南北地區大部分名窯產品。
根據文獻記載,自初唐在此設立绛州總管府,後歷代州署皆在原址沿襲使用。考古新發現绛州州署遺址共分唐、宋、金、元、明清五個文化層,除唐代地層沒有發掘外,其余每一層位都出土有大量碗、盤、碟、勺、茶盞、罐、缸、瓶、壺、杯、洗、盒、枕、行爐、燈盞、花盆、香行爐等實用器。釉色上,以單色釉中的白釉、黑釉瓷、青花瓷為大宗,青釉也占有較大比例,此外還有茶葉末釉、黃釉、藍釉、三彩等。唐代器物以碗為代表,器型有大、小兩種。宋代遺物以耀州窯刻花青瓷最具代表性。金代層位中出土了不少的瓷枕。元代器物中出土較多的是高足杯與比較典型的鈞釉碗。明清時期則以景德鎮青花、粉彩瓷居多,也有晉冀地區的白釉褐彩瓷。
經過整理比對,可確定的外省窯口主要有唐代河北邢窯、浙江越窯等;宋金時期有陝西耀州窯、河北磁州窯、河北定窯、江西景德鎮窯(影青瓷)、浙江龍泉窯等;元代遺物有江西景德鎮窯(樞府瓷)、鈞瓷類型、白釉黑褐彩類型等;明清時期則以江西景德鎮窯為主,少量有浙江龍泉窯產品。遺址出土物囊括了全國南北地區大部分的名窯產品,可謂絢麗多彩、件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