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頭尾”兩處古跡將修繕
日期:2016/12/14 11:58:39   編輯:古代建築兩處古跡將修繕。金琎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歷經600多年歷史的大金門,有三個門洞,城門根部的“須彌座”構件雕塑仍十分精美;而其滄桑也清晰可見,城門磚塊有脫落和裂縫,牆面上多有墨綠色苔藓蔓生。記者從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處長聞慧斌處了解到,去年大金門的修繕項目進行申報時,共准備了兩套方案,一個是加頂,另一個則是不加頂,最終國家文物局選擇了後者。大金門原先的頂是什麼樣兒?
據記載,在清末太平天國戰火中,大金門受到嚴重破壞。專家根據現場遺存和歷史資料判斷,大金門的屋頂應該是單檐庑殿頂,上面覆蓋綠色琉璃椽子和黃色琉璃瓦,門洞設朱紅雙扉,莊嚴華麗。在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文件中有一句:考慮到當前大金門屋頂原形制的關鍵證據暫缺,宜采用現狀保護方案,暫不宜復原屋頂。”對此聞處長表示,“國家文物局認為,到底該加什麼樣的頂,還是缺乏足夠准確詳細的資料,有的只是片言只語的描述,也沒有照片,所以不如不加。”
大金門修繕時可從五號門進景區
由於前兩日南京剛經過雨水,昨天雖然已經放晴,但記者抵達大金門時,發現其頂部的積水從屋檐不停往下滴,被滴水打濕的須彌座及城磚,被苔藓覆蓋,呈現出墨綠色,與旁邊沒沾上水的灰白色形成明顯對比,手一刮,厚厚一層。
據介紹,大金門修繕,重點將放在漏雨和排水問題解決上。至於記者在現場看到的牆面墨綠色苔藓,聞處稱:“這個就是屋頂漏水,然後排水又不暢導致。”不過,修繕屋頂漏水,卻非想象中那麼簡單,聞處表示,該屋頂民國時也修葺過,“要找出前人修繕時所用方法、材料,要沿用當時防水層的做法。”至於修繕時對游客的影響,聞處表示,大金門修繕時要關閉,但不會影響游客進入明孝陵景區,可以從靠近神道的五號門進入景區。
寶頂修繕後將清出環繞步道
在明孝陵的最深處,有一處神秘所在,就是寶頂。寶頂是一個直徑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下方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後合葬的地宮。寶頂由厚度約1米的明城磚環繞砌築,被稱為寶城。據悉,明孝陵寶城城垣保護加固也將啟動修繕保護工程。國家文物局在批復中強調,修復工作要盡可能采用古法工藝,用明代城磚,或者是按明代方式燒造的仿古城磚。對此聞處長稱:“因為城垣出現塌陷、牆體不牢的現象,因此需要修繕,估計還有一段時間才能正式啟動修繕,因為國家文物局一共給我們提出了8條意見,要好好針對性地研究,比如要檢測當時所用的粘結灰漿的成分,為修繕做法提供依據。”聞處長表示,“國家文物局總的批復意見,是希望能多研究了解原先的工藝,能用的材料就用,不宜富麗堂皇,要修舊如舊。”
記者昨天還獲悉,由於寶頂周圍雜草叢生,此前很少有游客近距離觀看過寶頂全貌,而此番修繕過後,還將對寶頂周圍的雜草進行清除,清理出可供游客環繞行走的步道。記者仲敏
大金門是明孝陵外郭城的正門,也是進入陵區的第一道大門,從大金門往裡,會經神功聖德碑碑亭、御橋、石象路……直到寶頂。記者獲悉,大金門與寶頂,這“頭尾”兩處修繕加固方案,近日都已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復。其中,對於大金門的修繕,明確將不會加頂,即不會重建門樓。
城門磚塊有脫落,牆面多有苔藓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