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慈溪河頭村:桃源仙境,生態古村

慈溪河頭村:桃源仙境,生態古村

日期:2016/12/15 16:38:47      編輯:古代建築
鴛鴦樟 慈溪河頭村:桃源仙境,生態古村 鴛鴦樟

  一個村子若有幾棵老樹,幾棟保存完好的明清老宅,再有一兩個古跡,那已經能稱得上是歷史的眷顧了。而河頭村仿佛是得天獨厚的存在,上百年的古樹竟有90多棵,還有三條古道,無數保存完整的老宅,還有古街、老井,歷史文化遺跡竟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

  走在村落裡,“老”是村子的一個基本氣質,這“老”與衰老無關,樹老葉新,井老水清,老街只是耆舊而不破敗,諸多的老庭院至今還住著人。上了年紀的老人,安靜地坐在院子裡曬太陽,時光仿佛就在他們的眼神裡停駐……

  古井·久旱不枯

  河頭村歷史悠久,早在商周時期,村中沿山高地就有人居住,在村東部照山曾發現商周遺址。至秦代,相傳秦始皇東巡達蓬山,將臨時行宮設在此地,並用自己愛妃的名字命名蘭嶼。徐福東渡,也在此留下痕跡。漢代村口建大塘,是三北最早的古塘之一。至唐宋,村內已經人口密集;進入明朝,河頭古村正式走向興盛。

  河頭古村山環水抱,是一個風水極佳的古村落。村東、村南以青龍山、黃龍山盤結圍護,西北面為岙口,村落民居建於山環水抱的緩坡。“河頭村傳說是明代初年(1368年)信國公湯和奉旨來浙東修築衛所期間所設計的。”大學生村官丁俊臣告訴記者。

  據說湯和在青龍山的頭部鑿了兩口井,作為青龍的雙眼;在岙口又鑿了兩口井,還在岙口長廊上種上了一排柏樹,以抵御北風的入侵;在青龍山下的一個缺口設了一個進出古道的關口,稱為鎮風嶺,在鎮風嶺的內側挖了兩個池,統稱藕池。通過湯和的整合,從此,村子旱年不涸,洪年不澇,台風吹不到,北風吹不進,四季風調雨順,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環繞村子走一圈,整個村落都秀水環繞,因為水色潋滟,給村子增添了一分靈氣、兩分清秀和三分潤澤。有水,就會有井,河頭村裡古井遍地,井是水之眼,更是與村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

  村中的方倫賢大伯很熱情地帶我們去尋找古井。“你看這口方井,是明代永樂年間開掘的,井水甘甜爽口,而且久旱不枯。”

  還有呢!雙眼井、施家井、龍眼井、小天井、大天井等等,“每口井都有來歷和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的。”方大伯眼裡是掩飾不住的自豪。

  古宅·滄桑傳世

  村內保存有大量的古民居建築,全村70%以上為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建築。有名的古建築有刺史第、益新門頭、思本堂、天一門頭、八角門頭、蘭嶼大屋、下新屋、竹蔭軒、森森堂大屋、鶴琴大屋、朝北門頭等數十幢。列入文保單位和文保點的就達4處。

  我們穿梭在老街和舊宅中,一不小心,似乎就要迷失在這舊時光中。來到刺史第,走進院落中,一位老婆婆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院子裡曬太陽。她神態安詳,看到我們,微笑地與我們打招呼。一問之下,婆婆竟已有82歲,卻依然耳聰目明,身體健朗。“我一輩子就在這裡生活的,從沒有離開過這個老宅子。這幢老房子原來保存得可好了,可惜啊,前幾年一場大火,燒掉了其中的四間……”婆婆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仿佛陷入了舊日的回憶。

  村內還有蘭嶼書院、思本書院、方興學堂、竹蔭私塾等方氏族人教育遺跡,其中最著名是蘭嶼書院。

  蘭嶼書院在通往大桃花嶺的緩坡蘭嶼上,這裡青山為依,碧溪環繞。是清代進士方啟焜、鄉紳方發雄等人在蘭嶼竹林中創辦的書院。一進五間,環境優美,也是當時文人雅集的場所。因年久失修,房屋大部分已毀,僅存東山牆,青籐繞纏的斷壁殘垣顯得非常古樸滄桑。一陣風吹來,青籐的枝葉隨風起舞,好像在詠唱歲月的歌謠。

  古樹·枝繁葉茂

  河頭古村是慈溪市惟一一個歷史文化古村落,又是寧波市優秀生態村、浙江省優秀旅游特色村。村中有通向江北慈城的大桃花嶺古道和通向鎮海九龍湖的小桃花嶺古道,由於原生態風貌十分完好,已成為浙東著名文化旅游古道,國家已立項在此建國家旅游健身步道。丁俊臣告訴記者:“一到周末,起碼就有四五百市民會來這裡登古道,村子裡頓時熱鬧非凡。”

  能稱得上是生態村,很重要的一點,當然是村中無處不在的古樹。山岙中龍潭溪、桃花溪、香溪、沙溪順流而下,使得依山而建的古村水脈旺盛,林木豐茂。往往300多年的桂花樹散發的清香還未消失,800年的銀杏已經開始泛黃……村內現存眾多的古樹中,年代最久的要數位於村口的一棵大樟樹。相傳是五代吳越國時期圍築海塘時所植,由此可知此樹齡在千年以上。

  “村裡最獨特的一棵是鴛鴦樟,你們一定要去看一看。”方倫賢老人說。

  來到這棵樹前,不由得被其風姿傾倒。東邊的一棵似乎是丈夫,有些不堪風霜雨雪的重負,身子微傾;西邊的是妻子,亭亭玉立,風華正茂。這對連理枝,盤根錯節,相依相偎,幾百年來都不曾分開過。故民間留有老話:“若要夫妻到白頭,鴛鴦樟前走一走;若要夫妻同到老,鴛鴦樟前到一到。”鴛鴦樟已成為民間愛情的見證。

  在鴛鴦樟旁,還有一棵桂花樹,這株桂花樹植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樹齡了。“這是三北地區現存最大的桂花樹,特別是到了金秋時節,桂花開滿樹時,整個村落都能聞到沁人心脾的香味。”方倫賢告訴記者。

  即將離開村子時,方倫賢老人囑托記者說:“我們村裡從去年開始著手編寫方氏宗譜,可由於歷史原因,老的方氏宗譜已毀,給重修宗譜造成了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很希望了解方氏源流的仁人志士,看到這個訊息後,能幫助提供資料和有關細節。”

  【古村簡介】

  俗稱方家河頭,位於慈溪市龍山鎮范市南部,是慈溪目前惟一一處以古村落為文化內涵的歷史文化遺產。該村行政區域1.2平方公裡,三面被靈緒山環抱,地勢南高北低,溪澗環村流瀉,地下水脈暢盈,遍村古木成蔭。全村有方姓約2000余人,以竹木農商為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方姓集聚村落之一。2003年河頭村以“水秀、樹古、明清遺跡眾多”而被命名為慈溪市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文化遺存

  刺史第

  相傳該建築為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進士、官掌京學院的方志登宅第。亦稱前三房,是河頭村古建築中的精華,布局呈“凹”形,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東、西建築各八間,整個建築用材粗壯,部分構件精雕細琢,是河頭眾多古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明清宅院。

  蘭嶼大屋

  是古村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之一,為民國初年方金才所建的大宅,五間二廂樓房,內鋪石板明堂,在門前銀杏樹和北面鴛鴦樟掩映下,老宅更添了幾分古韻和神秘。

  方金才早年在杭州開錫箔坊,發跡後返鄉修橋築路辦學堂,其造福桑梓的善行,為後人代代傳頌。

  方氏洋房

  位於老街旁側。是一幢建於民國初期的新式建築。為旅漢口經營眼鏡店商人方增定建造,距今已有九十年歷史。他在家鄉造了這幢坐南朝北四間二廂房二層洋房。洋房使用了進口水泥、磨石子等材料,走廊陽台結構中西結合,已列為慈溪市文保單位。

  專家點評

  寧波文保專家楊古城認為,河頭村是一座“雙遺產”古村,即自然遺產和人文遺產都十分豐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現代經濟發展和農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正瀕臨消亡。而河頭村不僅保存了不少古跡、古民居,而且對於保護下來的生態景觀和文化遺產進行了合理修繕和利用。古村因發展文化旅游和健身旅游,也使“雙遺產”更好得到保護、發展和弘揚。

  【指路】從寧波汽車北站有去慈溪的多班汽車,在范市車站下車,轉開往方家河頭村鄉村中巴,往返多次。或寧波北站乘中巴到三北,轉中巴至達蓬山景區,再步行1.5公裡到河頭村。

  記者 張落雁 通訊員 楊古城 方東/文 記者 崔引/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