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基層文物修復保護工作的發展思路

基層文物修復保護工作的發展思路

日期:2016/12/14 10:54:36      編輯:古代建築

      基層博物館在全國的博物館中所占比例大,亟待修復的文物數量多,基層的文物修復保護工作卻總處於“起步難、發展難”的尴尬境地,更談不上科學的運行。筆者結合近些年的實際工作經歷,將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工作歸納為“三四三”模式,即“轉變三種觀念、狠抓四個關鍵、實現三個帶動”。         一、轉變觀念,積極改進工作思路         (一)克服“干了錯誤多,多干不如不干”的觀念,自覺珍視每一件文物,積極開展修復工作         基層單位大都處於被動保管文物的狀態,主動保護文物的意識稍顯單薄。基層博物館中的業務人員大都半路出家,缺乏基本的文物保護修復知識,獲得專業文物保護修復培訓的機會較少。文物修復是一份責任心很強的工作,修復工作與操作者的靈巧程度、工作態度、敬業精神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即使有嚴格的操作規程,不同人員修復出的效果也會有所區別。再加上文物的病變情況不相同,修復難度各異,確實存在操作風險。因此存在“文物只要在就好”“干了錯誤多,多干不如不干”的逃避思想。克服這種觀念,可以從轉變庫房人員的保護意識入手,文物管理員直接接觸文物,最方便觀察到文物的變化情況。還可以在文物檔案中增設保存現狀項目,將文物的保存情況分級別標示,對急需修復的文物進行重點記錄。         (二)轉變等靠地方政府撥款的消極觀念,積極申報科研項目         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修復保護工作存在很多制約發展的因素,資金、設備、人才、體制等方面與國家級、省級博物館都有很大的差距。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撥款開展文物修復保護工作,會受很多限制。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就要摸清家底,全面了解文物價值、質地、病害情況,分輕重緩急申請各級政府的修復保護資金。這項工作可以結合目前正在進行的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開展,而對已經開始的修復項目要嚴格按照國家級保護修復項目的標准實施,申請一個落實一個,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轉變文物保護僅是簡單的修修補補的傳統觀念,要樹立現代修復技術理念         基層博物館大多還停留在考古修復層面,使用石膏對器物外形進行簡單的修補,急需開展修復規程和修復理念知識的系統學習。首先要意識到文物修復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技術活,在修復保護前需要對文物進行全面系統的了解,搞清它的傳承和發掘過程;搜集修復前的音像圖文字資料;采集樣品進行分析試驗,選擇最佳的修復方法,制定全面的修復保護方案,最後才能在本體上進行修復。這涉及化學、考古、美術、數字化等各學科的知識,可以采取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的方式開展工作。         當前的修復保護工作越來越關注各種信息資料的搜集整理,修復過程中還要對實際使用的工具、方法以及修復步驟進行全面的記錄,留下翔實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並在修復後對文物進行長期的監控和日常維護。         二、狠抓落實,全面推進文物保護修復工作         基層博物館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注重人才培養,強化機構建設,健全完善技術規范,強力推進科研工作,為可移動文物修復保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一)狠抓人才培養         人才流失和短缺一直是制約基層博物館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可以采用引進專業人才、館內學習交流、參加各級培訓班等多種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以筆者所在青州市博物館為例,自2007年至今,通過特殊人才引進、社會校園招聘等方式共引進各類專業人才近30人,大大充實了館內的業務力量。近年來還一直堅持每周二職工業務學習交流活動,有專題講座、技術研討等多種形式,既能使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理念、專業知識得到更新提高,還充分激發了大家的潛能。同時,通過開展修復保護項目加強了與科研院校、博物館際間的溝通合作,充分利用他們的教育資源和智力資源,分類別、分層次為專業人員提供培訓機會。青州市博物館館還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國家文物局舉辦的各種短期或長期的專業技術培訓,讓大家增強業務知識、拓展人脈。         (二)狠抓機構建設         基層博物館大都沒有專門的修復崗位設置和人員設置,青州市博物館2009年成立了文物技術保護中心,後又多次投入資金配備了修復、辦公設備。該館現為陶質彩繪文物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青州工作站、山東省陶器彩繪保護重點科研基地。         (三)狠抓規范完善         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近年來青州市博物館逐步加強館藏文物保護項目在申報、審批、實施、驗收和經費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在修復保護過程中,嚴格按照原方案中的技術路線實施,為今後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可借鑒的模本。         (四)狠抓科研工作         科研是博物館競爭力的核心,基層文物修復人員不能滿足於僅僅當好一個修復技工,還要重視自身理論學習,從實踐中總結工作經驗,做到在學中干,在干中學,不斷深化理論研究。今年,青州博物館加強了文物修復人員與文物數字化、考古、美術史等學界的交流學習,逐漸由追求短平快的基礎資料整理向高、精、深的學術研究轉型。         三、以保護修復工作帶動管理工作全面開展,擴大基層單位影響力         (一)帶動修復技術推廣         2009年8月至10月,青州市博物館受國家文物局委托,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同承辦“2009年國家文物局彩繪陶質文物培訓班”,共培訓了來自全國各文博單位的48名學員。這是山東省文博界第一次舉辦國家級文物保護培訓班,擴大了青州市博物館在全國文物界的影響力,帶動了青州周邊地區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         (二)帶動展覽提升         青州市博物館配合修復保護項目定期舉辦修復成果匯報展,通過文物修復前後的對比,直觀、適時向社會各界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專門舉辦了修復後文物專題陳列展覽,在展覽中注重對民間征集的文物修復前後效果的對比,注入文物保護的研究成果,提升科技含量,增加趣味性,讓觀眾更深層地了解文物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三)帶動業務發展         基層博物館的業務人員較少,分工並不明確,長期的工作中已逐步形成多學科合作的模式。近些年青州市博物館在修復項目實施中,不拘泥於修復領域,將業務工作進一步延伸到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文物科技應用研究、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區域考古文化研究等方面,帶動了博物館的全面發展。         在“三四三”工作思路的指導下,基層文博單位克服了資金、設備、人才、體制等方面的短板,通過開展基層文物修復保護工作,以點帶面,全面帶動了整體業務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基層博物館發展的新思路。

      (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