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象墩遺址的考古發掘是國家大課題《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研究——從崧澤到良渚》中的一個組成部分。26日,寺墩遺址群考古調查暨象墩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論證會在常州市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9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象墩遺址群考古發掘成果表示肯定。省文物局局長劉謹勝,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徐光輝出席並講話。
徐光輝說,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和文物保護工作,處理好保護、利用、傳承、發展的關系,將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推動自然遺產與人文遺產相協調。
象墩遺址群位於新北區春江鎮,2012年6月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新龍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時發現該遺址。今年4月,在象墩南側的新龍生態林二期范圍內又發現四堡村、漢墩、大劉橋3片區域,分布有良渚文化及商周時期遺址,是象墩遺址群的組成部分。
專家們一致認為,象墩遺址群不僅有重要的良渚文化遺存,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也非常豐富,是常州文化發展的歷史年表,在蘇南地區考古發現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其中的良渚文化遺存是太湖西北部寺墩遺址群的組成部分。
專家們建議,要把象墩遺址群的發掘和研究放在整個良渚文化中考慮;制定切實可行的考古工作計劃,更全面地了解遺址群的年代、范圍、性質、文化內涵等,為保護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調整和完善規劃,邊發掘、邊研究、邊保護、邊展示;與生態林建設有機結合,將遺址區建成有特色的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