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蒲與路故城遺址

蒲與路故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1:49      編輯:古代建築

  蒲與路故城遺址位於今黑龍江省克東縣金城屯。

  蒲與路是金代上京路所轄的蒲與、胡裡改、恤品三路之一,管轄著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故城就是蒲與路的治所。

  遺址北臨烏裕爾河,城因河而得名。蒲與,又作“蒲峪”,與“烏裕爾”一樣,均為女真語,意思是指“低窪地”、“澇地”。根據《金史·地理志》卷二十四的記載:“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

  城址為橢圓形,實測周長2892米,城牆是夯土築成,有甕城、馬面、南北二門。1975年試掘該城的南城門門址,出土有磚瓦、鸱吻、車錾、鐵鏡、鑿頭鐵鏈及北宋的銅錢等文化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蒲與路印”的出土。這方錫印為蒲與路故城的確定,提供了有力的物證。

  《金史·地理志》有記載說:“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裡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北自蒲與路之北三千余裡火魯火疃謀克為邊……。”這說明蒲與路的轄境包括路治以北三千多裡以外的外興安嶺上的火魯火疃謀克。“火魯火疃”是女真語,意思是“山谷之城”。謀克是金代軍政合一的基層單位組織。從考古學上認定蒲與路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確定火魯火疃謀克和金代北邊疆界的坐標基點,從而證明早在七、八百年前的金代,中國的版圖就遠達外興安嶺以北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