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松溉鳳凰涅槃 千年古鎮騰飛正當時

松溉鳳凰涅槃 千年古鎮騰飛正當時

日期:2016/12/16 18:16:12      編輯:古代建築
  華龍網訊(通訊員 田鳳)昔日“白日千人拱手、夜裡萬盞明燈”的繁華,今日“門前冷落車馬稀,長街十裡多破收”的沉寂,松溉古鎮承載著太多的歷史。 

  如今,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經歷了繁華,遭遇了沉寂的千年古鎮松溉,宛如涅槃的鳳凰,振動著翅膀,迎著東升的朝陽,騰空而起,尋求一條古鎮振興之路。 

  現狀:交通更替 古鎮沉寂 

  律動的建築遺存、豐富的人文遺址、獨特的碼頭文化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總會給到過松溉的人留下深刻的影響。 

  據介紹,松溉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但始建時間暫無法考證。據清嘉慶《四川通志》載,南宋時期,當世注經“三傑”之一的陳鵬飛,因被秦桧誣陷遭貶,偕妻回松溉居住,設館教學,死後葬於松溉。由此推斷,早在南宋年間,松溉就已經建成。 

  “別看現在沒什麼人,往年這裡可是商賈雲集、人煙稠密、場鎮繁榮的繁華鬧市。”據幾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回憶,昔日,因松溉系永川唯一水碼頭,故成為永川、泸縣、璧山、榮昌、大足、銅梁、隆昌等周邊縣市的人、貨進出要津,土特產品常從松溉裝船外運,外地工業品則從此處登岸內運,故花紗、白酒、裝卸運輸業發達,馬幫、餐飲、住宿興盛。直至解放初仍為永川第一大鎮,素有“白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之說,並享受“小重慶”的美譽。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來,古鎮進入通道逐漸增多。公路交通、鐵路交通的興起,使得水路交通逐漸退居二線,毗鄰碼頭而建的古鎮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松溉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水路交通打主力,依江而建的松溉古鎮就成為各路商賈聚集之地,盛極一時。”重慶市永川區松溉鎮鎮黨委書記李世兵介紹,隨著成渝公路、成渝鐵路的建成通車,汽車運輸和鐵路運輸逐漸取代了水運,松溉水碼頭的作用逐漸削弱,其交通樞紐、物流集散中心地位漸漸喪失,松溉被邊緣化。人口外遷、商賈轉移,至上世紀60—70年代,5000多米長的老街,因乏人居住,缺少維護,已是房屋破敗、門前冷落。千年古鎮,至此陷於沉寂。 

  年近九十的康大爺告訴記者,現在的古鎮早已退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行動不便的老人,年輕人都搬到新街,商賈雲集、場鎮繁榮已成兒時記憶。 

  舉措:打破瓶頸 復興古鎮 

  松溉擁有大體量的古建築遺存、眾多人文遺址、獨特的碼頭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並被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但豐富的旅游資源和響亮的“名號”並未給古鎮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 

  “制約古鎮旅游發展的要素很多,但首要問題仍是交通。”松溉鎮旅游開發辦工作人員葉芸介紹,交通更替,曾讓這座古鎮從繁榮走向沉寂;如今,古鎮交通建設相對落後的現狀成為制約松溉發展旅游的最大攔路虎。 

  據了解,目前,松溉古鎮有三大公路入口,分別經過永川、江津、朱沱到達。但是目前這些公路路面等級不高、路邊環境欠佳,其中還有不少斷頭路。 

  近年來,隨著永川戰略重心的南移,永泸路、五朱路等公路建設完成,火電廠三期工程、長江提水工程落戶松溉,松溉加快了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而2005年可謂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一年,總投資2800萬元、年吞吐量130萬噸的松溉散貨碼頭開建;投資200萬元、連通朱沱公路的濱江公路大橋立起了橋墩;5公裡長的移民公路(油化公路)建成;渡口改造工程有條不紊,石梯直向江邊深處延伸……松溉古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闊步邁上了振興和騰飛之路。 

  李世兵坦言,盡管道路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與旅游目的地打造的交通要求相去甚遠。不論是公路本身還是公路周邊的環境尚不能達到旅游、休閒、度假的標准。 

  “交通問題今年年底將解決。”李世兵透露,按照新的規劃,今年除了投入5000萬元重點改造五朱路(進入松溉的重要通道),其他幾條公路的路面改造也將在今年年底完成;投入2000余萬元打造的繞場公路也將於明年年底完成。屆時,游客進入古鎮將更為便捷、通暢。 

  規劃:資源整合 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解決了交通的問題,松溉人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如何依托古鎮資源優勢,將松溉古鎮打造成為特色旅游目的地上。 

  為加快古鎮借旅游復興的步伐,2008年,松溉鎮在全面做好古鎮保護性開發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先後完成古鎮新入口規劃設計方案,將古鎮旅游入口上移至場鎮入口前,同時又啟動2個新祠堂的建設和濱江休閒廣場的規劃設計。今年,重慶市永川區不惜借用“外腦”,邀請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重慶工商大學歷史人文學院古代歷史學專家熊笃等在內的十余名專家為古鎮保護與開發規劃把脈。 

  記者走訪當地了解到,承載千年歷史的松溉古鎮有著讓游客回味無窮的七絕:一是以吊腳樓、四合院、穿斗屋為主的明清建築;二是以羅家祠堂、陳家祠堂和清潔寺為代表的祠堂和廟宇;三是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四是注經大師陳鵬飛之墓夫子墳;五是沉澱歷史記憶的古縣衙(又稱老官廟);六是自然景觀優美的陳公堰,系;七是自然資源優渥的溫中壩。 

  按照新規劃設想,這7大要素將有效融入新規劃的濱江休閒、民俗文化休閒、名人民居休閒三大特色板塊,並力爭2至3年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功能明晰、特色鮮明、互為補充、整體聯動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古鎮的開發重點是人,要發展旅游業,就要讓老百姓融入其中。”在討論新規劃設計時,李明德提倡要讓當地老百姓積極參與到古鎮的保護與開發中。“在保證古鎮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提升老百姓生活質量,以激發老百姓參與古鎮旅游保護與開發的激情。 

  熊笃建議,新古鎮保護與開發性詳規應充分考慮文化因素。松溉在保護、開發古鎮的過程中,應還原古鎮道教精美的祭祀儀式、精美的音樂舞蹈和精深的茶道文化,將古鎮的祠堂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與宗教文化有極結合在一起,形成松溉古鎮特有的旅游文化,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含金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