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江西省內古建築30年消失一半

江西省內古建築30年消失一半

日期:2016/12/14 12:07:39      編輯:古代建築

 

   汪山土庫、雲亭別墅、羽琌山館、曹氏家廟、大汾騎樓古街……記者了解到,我省多處古建築群由於開發不力、交通不便等原因不被大眾所知,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少之又少。有數據顯示,我省在30年內古建築消失了一半以上。這些“藏在深閨無人知”的古建築群如何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呢?專家表示,開發旅游景點,一定要以獨特性、唯一性、可觀賞性為基本點,我省歷史文化悠久,不需要掘地三尺,只要恢復重建古建築就足矣。

    走訪:

    雲亭別墅和羽琌山館游客稀少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汪山土庫,我省其他一些古建築或古建築群也是多年人跡罕至。

    雲亭別墅位於南昌市進賢縣架橋鎮艾溪陳家村,據記載,雲亭別墅是1863年建的封建社會後期別墅,比北戴河的英國鐵路工程師金達1893年在中國建的別墅還要早30年,是我國現存建成最早且以“別墅”命名的私家園林。

    近日,記者來到艾溪陳家村看到,羽琌山館和雲亭別墅均為磚木結構,青磚黛瓦,近似徽派建築風格。每棟建築都有一個名字,比如:“诒經室”、“寶儉廬”和“還讀樓”,還配套建造了“涵春池”、“桂花林”、“憩怡廊”等休閒娛樂場所,整體十分氣派。而且幾乎每棟房門窗均是各色各樣的精美木雕,牆壁上畫有壁畫,但無論是門楣還是牆腳的木雕和壁畫不少被拆除。

    然而,記者走了一圈卻沒有發現一名游客,架橋鎮文化站站長李席凡告訴記者,雲亭別墅和羽琌山館兩大莊園原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囊括70余棟明清古建築,但是約有一半倒塌已不復存在。由於年代久遠,一些古建築無人修葺,不少僅留下斷壁殘垣,無人居住的則雜草叢生。

    大汾騎樓古街風光不再街面殘破不堪

    遂川大汾鎮素有“湘贛通衢”的美譽,在明清時期就是贛中南商貿中心,大汾鎮騎樓源自明清時期古希臘的外廊式建築“十三夷館”的傳入。1890年,一些在廣州經商的遂川籍商人回到家鄉,在大汾鎮汾江兩岸建商鋪經商,贛版“十三夷館”——騎樓由此在遂川出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