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鎮“溪山第一樓”修復完工
日期:2016/12/16 16:14:06   編輯:古代建築“溪山第一樓”也是惠山古鎮的標志性建築。紫陽書院,又名朱文公祠,主祀我國理學大家朱熹。說起“溪山第一樓”和“紫陽書院”,其歷史悠久,也是惠山古鎮祠堂園林中變遷最為頻繁的。元至正八年(1348),無錫名賢、官至都事的強可仕告老還鄉,在寺塘泾(今惠山浜龍頭河)一居室西建樓數間,盡得溪山之秀,並親手臨摹了朱熹“溪山第一”四個字為匾懸於樓額上。明嘉靖年間,這塊風水寶地又屬於了秦家。不久後,此地又歸明代觀察賈應璧。賈應璧在原有園址的基礎上,擴大規模築“棲隱園”,亦稱古華山莊。園內建有溪山樓、香雪林、皆春堂、嘉樹軒、深樾堂、珠翻館、青未了閣、澗室、绮望台、潇碧廊等十景,景觀極佳,成為惠山名勝之一。
清康熙年間,錫邑商人合資購得其樓和堂,改建為奉祀知縣吳興祚的生祠。吳興祚是紹興人,康熙二年就任、十四年卸任,在無錫為邑令十多年,可以算得上是清代無錫最出色的地方官了,卸任離錫時甚至出現鄉民數十裡跪拜相送的情景。不過吳興祚始終不肯接受這座生祠,最後在他的倡議下,改建成奉祀朱熹的朱文公祠。該園鹹豐十年(1860)被毀,光緒六年(1880)又重建。到了民國,這座朱文公祠又成了鹽業公所。再以後,在城市建設的改造中,紫陽書院原有建築全部被毀,原貌不存。
已經恢復完工的“溪山第一樓”,依照史料臨龍頭河而建。整個建築為上下兩層三開間形制,占地16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樓頂屋脊為歇山式丁字脊式樣,總高度10.3米。前側為花崗巖石柱的過街樓,帶碼頭;後側全木結構。樓上有扶欄、窗扇,梁柱斗拱雕刻秀美。登樓觀景,寶善橋,錫山龍光塔、龍頭河兩側祠堂群等景觀都盡收眼底。如從下河塘近觀,“溪山第一樓”則倒影水中,更是美不勝收。 (宋祈新 劉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