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柘溪:把自然請進村中(中國最美古村)(圖)

柘溪:把自然請進村中(中國最美古村)(圖)

日期:2016/12/15 21:53:32      編輯:古代建築

柘溪村一角

  在江西,古村落不論是依據山水就勢,還是著意造勢,都體現了“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或以水秀其姿,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其山狀其勢,從而形成了山水與建築自然結合的獨特風格。

  安福縣柘溪村劉氏為西漢長沙王的後裔,其開基祖劉楚蔭官宋西涼郡守,離任歸鄉後,喜愛明山秀川的他游覽至柘溪一帶,為此處山水所吸引,毅然拓基於三角圍子。

  我想,當年劉氏老祖宗到此一游,叫他怦然心動的,無疑是這裡的山形地勢。聽聽那些山名就叫人神往了,什麼赤蛇元龜、龍鳳呈祥、雙龍戲珠、雙獅拜象、五虎拜獅、金鳳展翅……分布在村子後面及左右的那些山岡,只是一些小山包罷了,卻是群峰爭奇,儀態萬千。而村子依山就勢從山腳步步高升,層層疊疊簇擁在山的羽翼之中。

  除了自然形成的風水景觀,柘溪村周圍還有一些人造的風水景觀。傳說當年風水先生采取覓龍察砂術相地,認為天屏山斷了龍脈,要在山裡築七條土階才能引龍進村,因此,開基不久的劉氏就為此忙開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七星堆則是人工堆壘的土包,它們恍若北斗七星,依次排列在田野裡,既體現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具有關鎖、拱衛村莊以藏風聚氣的意義,寄寓著人們通財路、興文風的願望。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水。人們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久旱不雨,一位騎鶴仙人打此路過,踩出兩尺深的腳印,從此成為一泓清泉,無論氣候如何,這汪湧泉始終不消不長。這個傳說多少透露出人們對水的渴盼。是的,這裡的不足正是缺乏水的深情眷顧。近千年來,生產、生活所需的水都來自天屏山上,人們利用山澗開辟三條小溪引水入村,那一線線細流滋養了36代子孫,滋養著如今的4000人口,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因為,我看到的山林,樹種雖多,長得也比較怪異,草木卻並不繁茂,可能與土層較薄有關,這樣的山是難以蓄水的;我在村中看到的溝渠,則是細流如線,那慷慨地護佑著村莊的天屏山,也是悭吝的。

  柘溪修補或改變山水的造勢,是在尊崇自然的原則下進行的,或許可以說,村莊為營構風水而發生的造勢行為,恰恰正是要鄭重其事地把自然請進村中,讓它像尊貴的賓客一樣端坐在屬於它的太師椅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