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人字洞遺址

人字洞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56      編輯:古代建築

  早在200萬~240萬年前,古人類就開始在長江流域繁衍生息。位於安徽省繁昌縣境內的古人類遺址人字洞,至今出土了300多件石骨制品,還原了歐亞大陸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活動的冰山一角。

  人字洞位於繁昌縣孫村鎮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00米,是一處發育在三疊紀巖層中經水溶蝕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類較為理想的生息場所。洞穴堆積厚度約30米,寬8~12米,由於洞穴自然剖面呈人字形,故稱人字洞,自上而下分為8層。

  人字洞遺址發現於1998年5月,經過多年的挖掘,考古學家在人字洞發現了7000多件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標本,其中包括大量的大型靈長類的豐富多樣的脊椎動物化石;尤其是發現了動物群中還有真馬的存在,十分珍貴。此外,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10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跡,上面的打擊點甚至極其細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見。專家推斷,這些石骨器應是古人類制作的工具,在距今200萬~24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我國長江流域就已經有古人類的活動了。

 新華網合肥10月16日電(周立民、吳芳)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繁昌人字洞日前發掘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據中科院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出土的乳齒象化石中最完整的一頭。
  這頭乳齒象年齡在14歲左右,門牙、頭骨、脊椎骨和腿骨都相當完整。可能由於長時間沉積或大象死後遭受重壓等原因,這頭乳齒象化石已經呈扁平狀。此前考古專家也曾在人字洞多次發現乳齒象化石,但像這麼完整還是第一次。這個發現對研究古生物學、環境氣候學、古地理和埋藏學具相當高的價值。

  “人字洞”位於安徽繁昌縣瘌痢山。中國科學院“尋找人類起源及背景研究”課題組1998年以來中科院對它進行了6次較大規模發掘,出土了大量200至24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化石和古人類石制品,其中包括67種動物,5000件哺乳動物化石,以及若干數量的靈長類化石標本和石制品、骨制品。這些化石經過考證被確認為目前亞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人類文化遺物

         2006年05月25日,人字洞遺址作為舊石器時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