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橋古鎮的別樣風情
日期:2016/12/15 23:03:10   編輯:古代建築河橋地處三江交匯,交通便利,歷史上它因河而興,在明嘉靖年間和抗戰時期曾兩度輝煌。當時,河橋商貿繁榮,貨船競發,帆影如雲,人口稠密,有“唐昌首鎮”、“浙西小上海”的稱號。然而,隨著陸路交通的發達,加之江水干枯,河橋逐漸歸於沉寂。
如今,老街已不復當年喧囂。聽老人介紹,年輕一點的都去外面打工,留下了老人、小孩和婦女。
現在的老街有些落寞,或許可以讓我們體驗一種更真實的風情。古鎮,像麗江,鳳凰,烏鎮……名氣大一點兒的古城,我基本都去過,那些地方給我留下的美好記憶從未抹去,可總歸有些許遺憾,過於商業化了,也不夠真實。而河橋給我的感覺就不一樣,人們過著淳樸的生活,簡單而樸實,沒有商業的氣息,是個生活著的小鎮。
河橋的風情,美在她的清淡尋常。
漫步老街,我們看到的平淡尋常:人們吃飯,臨街而食。記得小時候,我也是這樣。看著他們,端著飯碗,跑到鄰家,我想,他們肯定是和我一樣,看著鄰居家的飯菜就覺著特別香。街坊們聚攏在一起閒聊,孩子們就坐在門檻上,聽著大人們講過去的事情,吃著可口的飯菜,那一種親切是來自內裡的。
河橋的風情,美在她的與世無爭。
寧靜的生活,連狗兒也慵懶,它們早已習慣了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自在肆意地趴在青石板路上打著盹兒,不慌不忙,靜靜地享受陽光的靜谧,享受古鎮生活的惬意。
河橋的狗兒如此,河橋的人們更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溪山之畔守著田園的農家,半耕半讀,粗茶淡飯,恬靜平和。
河橋的風情,美在她的自然。
行走在路上,忽聞遠處傳來陣陣叽喳聲,循聲而去,不知不覺中,我走進了古鎮人家的院落。
進門,抬頭一望,屋子的屋檐下竟有燕子窩,小燕子們正探著頭看我。
似曾相識燕歸來。
想起小時候,每到黃昏時候,成群結隊的燕子就聚攏在村裡的小溪邊,或高空盤旋,或掠過水面,我們這些小頑童便在炊煙散漫的暮霭中,與燕子一起追逐嬉戲。沒想到這樣的景致,原來這裡一直擁有。
現在,城市裡到處是高樓大廈,我想許是尋遍全城也找不到燕子窩了。
想來,河橋真是個幸福的地方,有燕子築窩,是件可喜的事情。
正當我伫立遐想的時候,突然有個聲音把我拉了回來,“小姑娘,到屋裡來坐坐吧,我給你泡了茶”,不等我回答,大媽的茶就端了上來。主人如同燕子般熱情,像這樣的款待,真的已經很久沒有享受了。
河橋的風情,美在她的曾經。
來到古鎮外,看到那美麗的柳溪江,如今依舊潺潺,這是浙西最美麗的女人河。
如今的柳溪江沿著河橋古鎮蜿蜒而過,依然婀娜多姿。聽人說,當年河橋商貿繁盛,青樓林立。不知有多少如花女子的故事在上演。
我依稀還能看到了狹窄弄堂裡妖娆的旗袍身影依舊,似乎聽到了她們在娓娓訴說……這江底,定是沉澱了無數令人感歎,令人扼腕。這江水,本就是一江胭脂水,才會這麼清新,這麼婉約,這麼柔美。
旅行即將結束,我卻不忍離開,想就這樣住下來了多好,這麼一個未被商業氣息沾染的淳樸而風情的古鎮,誰不願多停留一刻?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