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目古鎮
日期:2016/12/15 22:50:16   編輯:古代建築我們去得挺早,鎮子各家房檐下的燈籠被河邊吹來的風吹得東搖西晃。燈籠有兩類:豎著的橢圓燈籠,用隸書寫了羅目古鎮四個字。扁圓的字,開朗鮮亮的紅。
古鎮巷子多,四通八達,各有其名,刀捻街、順和街、半邊街……巷長短不一,在鎮中蜿蜒前伸。兩邊的房屋,門對門,窗對窗。房屋有的灰牆黛瓦,有的紅磚裸露,其間又雜有板房,或高或低,起伏交錯。磚砌的煙囪在房頂高高立著,悠悠吐著煙。煙緩緩上升,由薄漸濃。沒有風擾的一柱孤煙,像被鎖在上空。透著古老氣息的是沿街板房,板房有一層和兩層的。兩層的樓下多為商鋪,上面住家。木欄桿結結實實,在視覺中將閣樓割成條狀。商鋪的槽板上留著尚可辨認的殘漆,有的槽板原本就是木頭顏色,也開始泛白泛黑,隨歲月蒼老。
通往四合院門前的墊腳石被踩得坑坑窪窪。越過高高的門檻,是泥砌的院壩,地上青苔攀爬。到處是門檻,在進入每間屋前,高傲地攔在那兒。雕得繁復的窗嵌在門上,訴說過往煙雲的繁華。屋子的廊柱間擱著竹竿,桿上掛滿晾曬的衣物。白發的老人坐在門檻上,雙目微閉,也將自己晾曬在淡薄的陽光中。透過籬笆我還看見一處四合院的後院,柴垛斜倚牆邊,木頭的窗棂,一片玻璃也無的窗,像無牙的大嘴。青草爬滿後院,又爬上屋瓦,高低交錯,一片碧色。後院還種著樹,年歲尚輕。籬笆上爬著絲瓜籐,開始吐花……這是兩幅靜默的四合院的生活圖。或許千年前的羅目人就這般生活,不過瓦房還原成草屋。
說到年代的久遠,古鎮的資料中明白寫著:羅目古鎮,始建於唐高祖武德元年,原與峨眉縣是一個平級的縣,屬古嘉州轄地。宋太祖乾德四年撤縣改鎮,並入峨眉縣,為宋代著名的峨眉五鎮之一。而後呢,千年過去,便演變成我眼前這般。
這是一個純生活型的古鎮,游客的喧鬧聲並不嘈雜,身邊經過的多是古鎮人。有甩著胳臂晨練的老人,有剛起床還在房外水龍頭邊洗漱的女人,有趴在青石板上拍著紙盒的孩童。挑擔的小販被人攔住,就地做起買賣;坐在門口的穿藍色長襟的老婦人,身邊的地上堆著草帽,不吆喝,氣定神閒地等著買主。人氣最旺的是茶館。劉記老茶館那隨風而舞的長方形的店招下,一張老舊的八仙桌,四個老人,帶著一式的醬色單帽,鼻梁上駕著一式的老花鏡,一式的藍灰色中山裝,圍坐桌前打長牌。手邊,一人一碗蓋碗茶。擺放門前的竹椅,老得都快散了架,用布帶打著綁腿,湊合著用。角蘭和一些盆栽,上了屋頂,與接收信號的鍋蓋做了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