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晉州三百多平方米的土坑裡到處都是陶片

晉州三百多平方米的土坑裡到處都是陶片

日期:2016/12/14 12:09:04      編輯:古代建築
    晉州市海灘村的王先生平時就比較喜愛研究文物,前幾天在村東大土坑內發現好多殘磚和陶器殘片,且殘片上布滿花紋,經過仔細對比後,他推斷這裡應是一處古墓。昨日上午,記者分別聯系了晉州市文保所和市文物局有關專家,專家稱,此處為一處漢代殘墓。

    三百多平方米的土坑隨處可見陶片殘磚

    王先生家住晉州市東卓宿鎮海灘村,在該村村東一家工廠內打工,僅有初中文化的他對文物、古玩有著濃厚的興趣,“平時,我經常買一些介紹文物的書籍來讀,了解一些文物知識,撿拾到殘片和殘磚,總要仔細研究一番。”王先生說,這次,他在村東兩個大的土坑中閒逛時,無意中發現坑內有不少陶器殘片和殘磚,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推斷,此處應該是一處漢墓。11月3日下午,心裡激動不已的王先生還將此事致電本報,希望有文物專家能過去查看。

    昨日上午,記者和晉州市文物保護所的所長王根茂一起來到海灘村走訪,王先生所說的兩個大土坑就在該村東部不遠,主要分為東坑和西坑,其中,東邊的坑比較大,南北長一二百米,寬三四十米,坑深六七米,在坑內四周還有不少鉤機挖過的痕跡。走在土坑之內,隨處可見殘磚和陶器殘片。 
    根據陶器上繩紋推斷此處為漢代墓葬

    王根茂拿起一片較大的殘片仔細觀察,在殘片的凹面有很多布一樣的紋,在殘片凸面有很多繩子一樣的紋,他介紹說,這些布紋和繩紋很具有代表性,“這就是漢代制陶的一種工藝,很有特色,也就是說,這個陶器至少是在漢代甚至漢代以前制作的。”王根茂說。

    隨後,在東部坑內,王根茂還對坑底散布的一些殘磚產生了興趣,記者注意到,這些殘磚的表面同樣有繩紋,“這也是說明這個墓葬應是漢代的依據”。王根茂說,由於海灘村地處滹沱河流域,經過長期的流沙沖積,一般墓葬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根據考證,這些墓葬多埋在地面以下六七米處,而這個土坑的深度也基本與之相吻合,由此,可推斷出,這處墓葬應當是漢代的。

    在采訪中,王根茂還表示,近些年來,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王先生發現陶器殘片、殘磚及時與文物保護部門聯系,這是很值得贊揚的。王根茂說,下一步,他會將這些陶器殘片、殘磚的情況向市文物部門反映,並聯系專業考古工作者,進一步勘察。

    將協調保護並上報省文物部門

    對此,石家莊市文物局副局長張獻忠介紹說,從晉州市海灘村村東出土的陶器殘片和殘磚來看,這應是一處漢代殘墓。“之前,市文物局的有關人員曾經到過海灘村村東,並在土坑裡找到不少陶器殘片。”張獻忠說,漢代遺址、殘墓在省會比較常見,有數百處之多,多分布在我市的東部和北部地區。對於漢代殘墓來說,他們主要是以保護為主,也就是將殘墓登記在案,並協調當地文保部門對其加以看管、保護,並上報省文物部門組織人員進行勘探,確定殘墓的位置和規模,根據殘墓的情況,再確定是否進行搶救性發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