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位於湖南郴州市永興縣境內,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全村為劉姓,屬漢高祖劉邦後裔。古村占地3平方公裡,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磚雕、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寶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機巧。古村內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屬於元朝建築風格,這些歷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棟棟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是湘南民居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走進板梁,猶如濕冷冬日乍現的一抹陽光,照亮了曾經的前塵舊事,溫暖了一生的夢。從黃得泛紅的銀杏樹下開始,細數腳步,卻不敢按下手中的鏡頭,生怕驚醒村前溪水中紅色落葉的夢,也怕驚跑清石塘中的魚。那些洗衣、挑水和坐在池塘邊唠嗑的老人們,安閒地享受著得天獨厚的古老村落帶給他們的祥和安寧。
進入村落,隨意走進一條小巷,那些寫意著黑白色調、錯落有致的馬頭牆,迎風招展的紅燈籠,歲月斑駁的青石板路,都會使人恍若置身於久遠的年代,沐浴著宋元的滄桑、明清的晚風和唐時的明月,不知今夕何夕。若遠若近的孩童笑聲驚醒漸入的夢境,他們顯得親昵而可愛,在小巷中奔跑,在石梯上竄越,沖你微笑,讓你盡情拍照。並且充當小導游,告訴你前面還有龍泉寺、望夫樓……古老的民居,活潑的兒童,古村因此有了生氣,有了鮮亮的主題,有了最美的風景。
古村夕照
走進龍泉寺,在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隨行的孩童都面對著菩薩跪拜在地上,深受祖輩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他們似乎明白廟宇是神靈所在,是正義和公理、避難和拯救的象征所在。舉頭三尺有神靈,不敢亵渎,我也忍不住雙手合十虔誠作揖。
從龍泉寺出來,登上數十級台階,就到了仙渡書院,“龍泉無語讀芳書,亭閣有心懷遠士,”這是古時村裡的私塾。古樸的窗子,精致的窗花,清晰的雕刻,梅蘭菊竹寓意君子品格,魚龍走獸寓意吉祥如意。現在,這裡是孩童們樂園,他們在此隨意玩耍,並將隨心之作在牆上塗畫。
告別孩童,獨自登上古村的最高處——望夫樓,孤單單一個門樓立在古村最高處,說不出的淒涼和悲壯,門樓上一副“幽夢三千裡,相思一望中”聯語,令人思緒萬千。古時,板梁為商埠之地,男人們外出經商,下廣東,上長沙,少則月余,多則數月難歸。商途遙遠,風險難料,女人們在家日夜擔心牽掛,於是早去龍泉寺燒香祈禱,暮上望夫樓注目觀望,望穿河溪和官道盡頭。此刻,我仿佛看見了古時女人那望穿秋水的剪影,聽到了那切切的歎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雖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然而相思依舊蔥茏,那孤立門樓依舊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