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定埠古鎮相傳因伍子胥得名
日期:2016/12/15 16:23:58   編輯:古代建築定埠興起於南宋紹興年間
對於定埠的來源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昨天,在高淳區桠溪鎮胥河村定埠集鎮,一位呂姓村民說,他對定埠的歷史比較清楚,定埠這個地方早在南宋以前原名叫鄧埠,因為有條人工運河胥河從太湖流域延伸到蕪湖,並從鄧埠經過,這一帶當時被稱為中江。而中江以西高淳到蕪湖被稱為上江,下江便從溧陽到太湖。當年水上交通比較繁華,上江蕪湖的米市和下江無錫的米市都要經過鄧埠中轉,這裡的水上碼頭比較繁榮,胥河兩岸形成了不少商埠,胥河之上還架起了一座橋,因為這座橋是官橋,所以被取名為通京橋。
這位村民說,定埠的來源還是從他們在這裡的呂姓第一代始祖雪屋公而起:他們呂姓老家在陝西,南宋紹興年間,在杭州擔任教谕(相當於現在教育廳長)的始祖雪屋公到金陵今南京定居。途經通京橋時因天色已晚,只得在鄧埠留宿,當晚在吃過晚飯後,不小心將一只飯碗滑入當地姚家池內,心想老祖宗讓我的飯碗落在這裡是讓我在這裡定居,從此雪屋公便居住下來。鄧埠以前是商埠繁華地段,後來雪屋公定居這裡,並將這裡更名定埠。
定埠因伍子胥
停留一步而取名?
關於定埠的來源,當地還有一種流傳更為廣泛的傳說,那就是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伍子胥有關。據聞,伍子胥開挖胥河時,曾在這裡停留一步,因而取名定埠,如此說來定埠的歷史更為悠久,這只是傳說沒有歷史考證。
昨天下午,在胥河村文化活動室,今年66歲的芮中慶向金陵晚報記者展示他們代代相傳的芮氏家譜。根據家譜記錄,芮中慶是芮姓第27代,他告訴金陵晚報記者,他們芮姓是第10代祖從桠溪西捨遷徙到定埠,在這裡芮姓繁衍到第33代,這說明芮姓在定埠生活了數百年。在芮氏家譜上,記者看到曾記錄了東壩和昔伍員逃楚奔吳字樣,芮中慶說,東壩是在胥河的上游,伍員指的是伍子胥,這肯定說明開了胥河之後就形成了定埠,足以證明其歷史悠久。
兩定埠原屬江南省
記者從當地了解到,定埠集鎮居住著多姓村民,但呂姓和芮姓居多。現在呂姓後代遍布南北兩定埠北莊、郎中埠、沙東溝、南崗頭等20多個村莊,人口1.2萬人。當年以胥河為界南北兩定埠屬一個省,叫江南省,算起來還是一家。
胥河以南定埠鎮歸屬建平縣,胥河以北定埠鎮屬溧水縣,到了民國又分成皖南和蘇南,上世紀50年代行政區劃,皖南和皖北合成安徽省,蘇南和蘇北合成江蘇省,南定埠成了安徽的地界,北定埠成了江蘇的地界。
在胥河上,為方便村民出行,原有的通京橋上世紀60年代改成了團結橋,南北兩定埠建立了人民政府。因區劃調整,2005年北定埠鎮政府合並到江蘇省高淳桠溪鎮,2006年南定埠鎮政府合並到安徽省郎溪縣梅渚鎮。
據當地村民介紹,以前南北兩定埠開了不少茶館、飯店、旅館等商鋪。北定埠的人可以去南定埠設攤,南定埠的人可以到北定埠買菜,上了團結橋中間,僅一步可以踏上南北兩定埠地界,這些年來南北兩定埠村民經濟來往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