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沈家山現第11口古井出土漢陶 或為駐軍築城遺址

沈家山現第11口古井出土漢陶 或為駐軍築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12:08      編輯:古代建築

    最近,本報報道了考古人員在沈家山工地發現7口古井的消息。昨天,這一工地又出現一口規模比較大的古井,在井底發現了5只漢代灰陶雙牛鼻耳罐。加之去年發現的3口古井,一年內11口古井重現天日,分布如此密集,考古人員懷疑,這裡曾是古代駐軍或築城遺址。

    古井出土灰陶雙牛鼻耳罐

 

 

    昨天下午4點多,記者接到讀者爆料,稱沈家山工地又發現古井,而且井中還有不少模樣有些奇怪的陶器。記者隨即趕至現場。

    只見在本報最近報道的7口古井東南方向不遠處,考古人員正在清理古井,殘留的井口直徑約2.5米,只清理了不足50厘米,這一土坑井就已見底,井底有幾只灰陶罐聚在一起,可惜,已被現場施工人員在使用挖土機取土時,不同程度“抓”壞,其中中間兩只灰陶罐口沿部分已經破損,殘高約30厘米,而旁邊3只灰陶罐也幾乎散架的,只剩底部。

    當考古人員將兩只缺了口沿的灰陶罐小心翼翼從泥土中取出時,圍觀群眾驚喜地說:“上面的兩個‘耳朵’挺奇怪的。”考古人員解釋,這就是漢代灰陶雙牛鼻耳罐,灰陶罐肩部的兩個用於穿繩子取水的“耳朵”就像牛鼻子。而在“耳朵”處,還殘留著一點已經腐爛的草繩,初步推測這是漢代古井。

    根據殘留的部分,記者發現,這5只漢代灰陶雙牛鼻耳罐,模樣、大小差不多,“全身”還布滿了精美的花紋,中間為弦紋,接近底部為繩紋。

    考古人員表示,古井上端大,越往下越小,呈錐型,昨天發現的這口古井,因為已遭破壞,僅剩下面50厘米的深度,但是殘存的井口直徑就達到約2.5米,可見,這一古井規模比較大,也是最近發現的最大的古井。

    這裡是駐軍或築城遺址?

    前幾天發現的7口古井雖然還沒有清理,但呈放射狀排列的這7口古井,到底是什麼時代的古井,當時起啥作用,井中是否會“藏”“寶貝”,這樣的排列又有何寓意……考古人員最近將進行考古發掘,謎團有望得到一一解開。

    呈放射狀排列的這7口古井很神秘,昨天又發現一口規模較大的古井,加之去年發現的3口古井,一年內11口古井重現天日,分布如此密集,考古人員懷疑這裡曾是古代駐軍或築城遺址。

    趕工期更要保護文物遺址

    古城揚州地下埋藏豐富,最近,施工方趕工期,加班加點取土,因為白天酷暑難耐,一些工地則連晚加班直至次日凌晨4點左右。

    為此,考古人員通過本報呼吁,施工方在趕工期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文物、遺址,可別因為一時的經濟利益成了千古罪人,因為無論文物還是遺址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特別是古代遺址,一旦破壞,就看不見了,有些歷史謎團也永遠都不可能得到解決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