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新疆龜茲故城考古發掘工作11月30日在庫車縣啟動,將做好龜茲故城保護管理規劃及搶險加固工程。
在庫車縣烏恰鎮皮浪社區二組和三組交界的果園考古發掘現場,新疆文物局考古所專家和庫車縣文物局工作人員進行了測量、清理地面樹木植被等發掘前的准備工作。
新疆文物局考古所漢唐考古部主任吳勇介紹,這次龜茲故城的發掘是為了配合龜茲故城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而進行的。發掘之前,新疆文物局還專門邀請陝西文物保護研究院對龜茲故城進行了詳細的勘探,以便提供參考數據,勘探從今年到明年6月30日為止。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經過多年的發掘保護,龜茲故城地表上只能看到北牆存在,東牆、南牆和西牆已經都沒有痕跡存在了。這次考古發掘主要是在南牆位置上,了解城牆的位置、形制以及有沒有護城河存在,為龜茲故城保護規劃提供數據信息。
吳勇說:“這項工程是作為一個多年期的項目來進行的。今年我們主要根據目前的勘探資料,對龜茲故城的南牆作一個解剖,了解南牆的位置、形制、布局,與護城河的關系。”
庫車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節點,龜茲故城是龜茲古國國都,是漢至唐時期中原地區行使統治權力的地方,是當時西域的政治、經濟、貿易中心。城址規模宏大,在現存的新疆古城遺址裡較為罕見。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龜茲故城的考古發掘,對於了解當時東西文化的交流和龜茲古代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吳勇介紹,龜茲故城不僅是以前當地的地方王國都城所在地,同時,漢代西域都護也在這裡建立過,唐代安西都護府也是在龜茲地區,所以龜茲故城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通過此次考古發掘將試圖來解答這些問題,為了解當初這個地方軍政建制,中原有效地管理新疆采取的政策方略提供一些重要的價值和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