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塘門遺址昨日現身湖畔 與西湖相依千年(圖)
日期:2016/12/15 15:07:20   編輯:古代建築
錢塘門的城牆基。記者 王一 攝 (來源:杭州日報)
“湧金門外劃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能唱誦這首關於十大城門的小調。如今,湧金門依然是西湖邊有名的景點,而古錢塘門去了哪裡?
為了配合西湖申遺,一個多月前,杭州市考古所的專家根據文獻和史料的記載,尋到了湖畔居東南側。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昨天,古錢塘門的遺跡赫然出現在眼前。
這一次的考古發掘,不僅確定古錢塘門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也喚回了一段段被逐漸淡忘的杭州故事。
它與西湖相依千年
古錢塘門的歷史,因這次發掘可以追溯千年。而它又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券頂式城門
從前的西湖,位於杭州城外,在清波門、湧金門、錢塘門三大臨湖的城門中,錢塘門離西湖最近,成為杭州人出城游湖的重要通道。
因而,要在西湖申遺裡弄清楚西湖和杭州城之間的關系,錢塘門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也就是杭州市考古所的專家費盡周折找到它的緣由。
這些天來,在慶春路與環城西路交叉口的湖畔居茶樓東南面的一小塊區域一直用灰色隔板圍起,這裡面,正是錢塘門——這裡被挖出了一個深約1.5米的方形大坑,在不起眼的黃色泥漿和灰色的石塊間,最有說道的要數兩大片形態不同的青色小磚頭。
市考古所副所長唐俊傑介紹說,偏北面那些稍大的磚在考古學上叫做條磚,是五代北宋時期的磚塊;而稍小些的,則是杭州人已經很熟悉的南宋香糕磚。正是這些磚頭鋪就了當年城門門洞裡的過道。
其中條磚的發現,幫助專家們解答了一個困惑已久的問題。“古錢塘門的始建年代一直存在爭議,普遍的說法是南宋十八年”,唐俊傑說,“現在可以由此確定起碼在五代北宋時期已經有了錢塘門。”也就是說,古錢塘門的歷史,因這次發掘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
經過專家們測量發現,南宋時期的錢塘門寬達4米,而且使用了一種先進的建築式樣——券頂式。唐俊傑說,宋以前,中國的門樓都是排叉柱型——下面放置石條,在石條上打孔插木柱,上面再架梁。後來,隨著火藥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木制城門的劣勢逐漸顯露:不易防守且不防火。由此,磚石砌築的券頂式城門應運而生。專家們認為,錢塘門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券頂式城門。
它看盡杭州繁華
杭嘉滬一帶的香客,從錢塘門進杭州城大采購。而城裡的三百六十行從這道城門中迎來一年的希望
在杭州的歷史中,南宋皇城臨安城的繁華引人注目,而古錢塘門的繁盛時期也在南宋。
自宋朝以來,錢塘門外修建了許多佛寺、樓台。往靈隱、昭慶、天竺等寺廟進香之人,必由錢塘門出入,“錢塘門外香籃兒”便如此由來。而杭嘉滬一帶的香客,從松木場下船,待靈隱燒香回來,則從錢塘門進杭州城采購生活用品。
因此,在有香會的日子裡,錢塘門整日川流不息,甚至要多次遭遇“交通堵塞”。而杭州城裡的三百六十行,每年都盼著這一個香市,希望能夠靠這一季的生意吃上一年。
南宋遷都杭州後,這裡也成了臨安城的一處園林集中地。沉迷享樂的君臣在西湖沿岸建造大量亭台樓閣,詩句“一色樓台三十裡,不知何處覓孤山”說的便是這個景象。當時這些花園,大多數定期開放讓市民入內欣賞。如二月十五的花朝節,有資料記載:“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古柳林、楊府雲洞……玩賞奇花異木”。
它幾經金戈鐵馬
千余年間,它常常因為動蕩的世事而被拆除或者重建,如今,只能靜臥泥土中看今日繁華
雖然錢塘門距離西子湖畔的美景最近,但作為杭州城防守的重地,這裡也充滿金戈之聲,幾經拆建。
錢塘門的一次重要增築,是在南宋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的南宋抗金時期。只是,它未能幫南宋朝廷抵擋住金兵的攻勢。隨後,善於騎馬打仗的金兵認為城牆不利攻城,便拆除城門城牆。
至元代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率眾占領杭州後,為了便於防守,又再次修築了城牆和城門。
清鹹豐年間,太平軍李秀成突襲杭城,清軍“集錫箔工數千人,駐守錢塘門”。這些靠香市的繁盛而生存的錫箔工,因擔心自己的生計被戰爭破壞,依仗錢塘門幾次力退太平軍。
錢塘門被再次拆除是在1913年,為了方便汽車經過,當時的政府修建湖濱路,拆除了錢塘門至湧金門之間的城牆。
到上世紀50年代,錢塘門殘余的西城牆北段也被拆除了。昔日一度繁盛的錢塘門,從此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名人和錢塘門的傳說
胡雪巖:
據記載,當年胡雪巖利用西湖淡水煎制驢皮膠,在錢塘門外建起鏟皮漂皮的工廠。當時曬干的驢皮絡繹不絕地從錢塘門外用船載運到湧金門膠廠上岸。
每當運驢皮時,一艘古色古香的平底大船,兩邊是朱漆欄桿,船頭迎風飄著“胡慶余堂”的大旗,甚是氣派。
李叔同:
李叔同在回憶錄中曾多次提到錢塘門。他說:“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離西湖很近……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
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淒迷陰柔的《送別》,也是他在錢塘門邊寫成。
李叔同最初有出家的念頭,也產生於去錢塘門的路上。在他39歲的某一天,他走過錢塘門,一葉孤舟去了虎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