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成為“非遺”的端午如何傳承?

成為“非遺”的端午如何傳承?

日期:2016/12/14 21:02:07      編輯:古代建築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從古至今,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願。

    說起端午,人們便聯想到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草、戴香袋,吃“五黃”、熏“五毒”的傳統,可是到了今天,端午等傳統節日卻大有演變成為“送禮節”、“吃喝節”、“消費節”之勢,原本充滿詩意的節日少了些人文氛圍。

    記者在論壇和微博上看到,選擇“去劃船,還要包粽子”過端午的網民為數不少,但也有不少網民選擇了端午節給自己放一個假,“宅在家裡上網”,更有不少網民准備好了小長假出行的計劃,擁抱大自然。網民“19lou股東”感歎:現在的人對民俗傳統節日都已淡忘,而是對洋節趨之若鹜了。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傳說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韓端午之爭”瞬間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

    四年之後,中國端午節終於成功登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式跻身“世界遺產”。當端午節已經成為“世界遺產”,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傳揚這一傳統文化,使其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

    網民“天縱七星”認為,韓國的“端午祭”經過當地人們的傳承發揚,才會有今天在世界遺產裡的重要地位。我們的兩千年來的端午節,內涵其實更為豐富,“一個端午三次過”,五月初五小端午掛菖蒲、艾蒿,飲雄黃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龍舟競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親友團聚,需要今人更好地發揚傳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