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秦阿房宮遺址

秦阿房宮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5:23      編輯:古代建築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大力改革政治、經濟、文化,統一法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修馳道通達全國,並築長城以御匈奴。這些措施對鞏固統一的封建國家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與六國技術成就,在鹹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歷史上著名的阿房宮,骊山陵,至今遺址猶存。

始皇嬴政吸取各國不同的建築風格和技術經驗,於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開始興建新宮。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開始興建更大的一組宮殿----朝宮。朝宮的前殿就是阿房宮。

這次建宮計劃,在渭南上林苑中,以阿房宮為中心,建造許多離宮別館。據《史記》記載:

“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為阙,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

富麗奢華的阿房宮沒有等到竣工,秦朝就被農民革命推翻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在其東側有大規模的兵馬俑隊列的埋坑。阿房宮留下的夯土台東西約1公裡,南北約0.5公裡,後部殘高約8米。

阿房宮遺址和骊山陵目前尚未發掘,但其遺址規模之大,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