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魚山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47   編輯:古代建築 鲢魚山遺址位於長江西陵峽中部之北岸,西距秭歸舊城約6公裡,遺址南臨大江、北依高山,東西均有山澗橫流。因該處形似鲢魚而得名。
1958年和196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對此遺址作過調查和試掘,1981年,湖北省博物館又一次對遺址進行了調查和試掘。遺址東西長80、南北寬50米,層堆積厚1米。以夏商文化遺存為主。
采集遺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陶器比較粗糙,以褐陶為主,還有黑陶、灰陶、紅陶和摻炭陶。主要紋飾為交錯粗繩紋、細繩紋、方格紋,還有劃紋、弦紋等。器形主要有斂口罐、侈口罐、直領罐、壺、盆、豆、鼎足、燈座形器等。
石器主要為打制石器,比較粗糙。器形有石斧和刮削器等。
從鲢魚山遺址的文化內涵看,其陶器以斂口罐、侈口罐、燈座形器為特征,應屬早巴文化遺存。時代為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