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康百萬莊園啟示錄

康百萬莊園啟示錄

日期:2016/12/14 21:00:00      編輯:古代建築
       康百萬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是全國三大地主莊園之一。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康百萬家族,不僅創造了連富12代、興盛400年的財富神話,接駕過光緒、慈禧,向清廷捐助饷銀百萬兩,因而被慈禧御封為“康百萬”。歷經明、清、民國幾個時期,今世子孫仍不乏政界、文化界知名人士。
       莊園以其古建特色見長,無處不在的細節使其韻味十足,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讓人稱道。隨處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等刀法細膩、工藝純熟,還有家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余件,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對研究我國古建築史及中原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李傳澤稱該莊園是“全國硬山式建築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莊園東院第三道門內的大廳裡,懸掛有被稱作全國“十大名匾”之一的“留余匾”,象書卷,象旗幟,“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展示了這個家族文化的靈魂。“克慎厥猷”、“疆勉學問”、“致中和”等匾額,告訴人們,康家把“讀書”、“行善”、“謹慎”作為了傳家寶,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
       縱覽康氏家族發展歷史,便會發現康家“財氣”旺過“人氣”。究其原因,似與康家歷代重視“一夫一妻制”有關。偶有“多妻”現象,卻大多為“續弦”,很少象“范府大院”、沈萬三、阮子蘭、劉文彩等人“妻妾成群” 。在一夫多妻制流行的封建年代,康百萬家族對一夫一妻制相對嚴格的推行實屬不易,也的確給康百萬莊園帶來了許多好處:
       首先,大大降低了家族內部發生矛盾和沖突的幾率。這一優勢一直保持到十七世。十七世的當家人康鴻遒先後娶了三房妻子,死後還留有兩房妻妾,共生有八子,竟然演出了哄搶家產的鬧劇,有違祖先之遺願。
       其次,細分家產,調動了各家獨立經營的積極性,增強了競爭性,激發了活力。
       其三,男主外,女主內,分工合理,女性有更多的時間對子女實施教育,確保了家族制度的傳承。
       其四,康家歷代各門的子女數量都不是很多,使得家長對子女的管教顯得游刃有余。
       當然,對康家的男人來講,他們不必為家庭後院起火而著急,不必為家庭內耗而分心,更減少了外出打理生意時的牽掛。
       反觀今天,現代社會不少男人,掙錢不多,卻欲望無窮。動辄鬧離婚,進而“包二奶”,“包三奶”,花天酒地。整天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尋求平衡,哪有心思去做好生意,那裡還談什麼富過三代。
       康百萬莊園家族傳承400年,也得益於康家一致推崇並致力於實踐的“一夫一妻制”。 為了保持家庭和諧,康家即使在被稱做“活財神”的年代裡,也一直堅持一夫一妻,從不納妾,堪稱“好丈夫”、“好男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